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读“宜宾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地分布图”,完成小题。
(1)竹簧工艺源自( ) (1)
A . 江安县
B . 兴文县
C . 屏山县
D . 筠连县
(2)为了了解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纯纯准备游览五粮液工业园区,她应选择的地图是( ) (2)
A . 五粮液零售商店分布图
B . 五粮液工业园区导游图
C . 宜宾市白酒产地分布图
D . 翠屏区旅游景点分布图
(3)屏山县某中学的同学们,计划利用周末乘车前往珙县罗渡考察苗族蜡染。珙县大致位 于屏山县的( ) (3)
A . 西南方
B . 东北方
C . 东南方
D . 西北方
2、2018年12月17日,以“酒都宜宾,香醉世界”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
开幕式在宜宾隆重举行。请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小题。
(1)来自南半球澳大利亚悉尼的约翰,到宜宾 后和女儿进行了视频通话,视频中女儿最 有可能穿着的是( ) (1)
A . 羽绒服
B . 厚毛衣
C . 防寒服
D . 连衣裙
(2)开幕式当天,地球大致运行到( ) (2)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3)开幕式当天宜宾( ) (3)
A . 昼长夜短
B . 昼渐短,夜渐长
C . 昼夜等长
D . 昼渐长,夜渐短
3、2018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阿根廷召开。读“G20成员国分布图”,完成小题。
(1)东道主阿根廷东临( ) (1)
A . 大西洋
B . 印度洋
C . 太平洋
D . 北冰洋
(2)成员国甲主要的人种是( ) (2)
A . 黑种人
B . 白种人
C . 黄种人
D . 混血种人
(3)G20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会谈, 这种国际商谈一般称为( ) (3)
A . 南南合作
B . 东西对话
C . 北北合作
D . 南北对话
4、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某中学团委准备于下周举办室外文艺汇演。通过网上查询,下载了下周的天气状况材料。据此,回答小题。
(1)下周,最适合开展室外文艺汇演的是( ) (1)
A . 星期一
B . 星期二
C . 星期三
D . 星期四
(2)下周,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2)
A . 星期二
B . 星期三
C . 星期四
D . 星期五
(3)下周五,校团委有可能提醒全校师生( ) (3)
A . 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B . 坚持参加大课间活动
C . 外出尽量佩戴口罩
D . 继续晨练,锻炼身体
5、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它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关。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小题。
(1)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以前是( ) (1)
A . 沙漠
B . 森林
C . 海洋
D . 河流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 (2)
A .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
B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
C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
D . 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
(3)下列四地中,最易发生火山、地震的是( ) (3)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6、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读“四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小题。
(1)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1)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2)四地中,位于寒带的是( ) (2)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3)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是( ) (3)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7、 2018年8月4日,中国货轮“天恩”号由连云港出发,沿“冰上丝绸之路”航行33天后到达鲁昂。下图为“天恩”号航线图,读图,完成小题。
(1)航行中,“天恩”号经过了( ) (1)
A . 苏伊士运河
B . 白令海峡
C . 巴拿马运河
D . 土耳其海峡
(2)“天恩”号此次远航的终点鲁昂,位于( ) (2)
A . 欧洲
B . 非洲
C . 亚洲
D . 大洋洲
(3)“天恩”号的船员在鲁昂登岸后,最常见到的宗教建筑是( ) (3)
A .
B .
C .
D .




8、傣家竹楼,为“人”字型屋顶的两层高脚楼。读“傣家竹楼景观图”,完成小题。
(1)傣家竹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特征为( ) (1)
A . 酷寒
B . 冷湿
C . 干热
D . 湿热
(2)下列做法利于传统聚落保护的是( ) (2)
A . 拆除老旧民居,建立居民新区
B . 建立督查机制,严控环境污染
C . 外迁原住居民,兴建影视基地
D . 努力发展经济,加大商业开发
9、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小题。
(1)关于北半球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北极圈以内均低于-10℃
B . 气温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C .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降低
D . 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甲地区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
A . 纬度位置
B . 人类活动
C . 海陆分布
D . 地形因素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阳春三月,某中学地理社团在M地区开展了一次研学之旅。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M地区大致的经度是 ,纬度是 。
(2)M地区位于 (东/西)半球,位于五带中的 带。
(3)①地河流的流向是 。
(4)左图是同学们上传微信朋友圈的瀑布照片,它是在 (②/③/④)地拍摄的。
(5)甲地的海拔为 米;同学们在研学中发现,甲地的茶花已经艳丽盛开,而此时乙地的茶花则含苞待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6)若同学们要去丙山峰看日出,为了登山省力,同学们在A,B两条山路间选择了 。原因是 。
2、宜宾某中学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人口问题”的专题研究,请你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根据他们收集的“世界人口分布图”(图1)、“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图1)、“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图3),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2可知,世界人口的56.5%主要分布在海拔 米以下的 (地形类型)地区。
(2)据图3可知,人类密集地区集中在 半球(南/北) (中低纬度/中高纬度)地区。
(3)甲地是世界人口 (稠密/稀疏)的地区,当地为 气候,其气候特点是 。
(4)乙地是世界人口 (稠密/稀疏)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这里 。
(5)丙地由于人口数量过 (多/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