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生物冀教版八年级上册5.4《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2小题)
1、人的灰指甲是哪种微生物寄生引起的( )
A . 细菌
B . 真菌
C . 胞类双球菌
D . 青霉素过敏菌
2、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记载保留着,主要原因是( )
A . 绿色植物能够分解植物遗体
B . 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C . 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D . 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 . 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
B . 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C . 花瓣本身的呼吸作用
D . 细菌、真菌的合成作用
4、地衣是由下列哪项生物共生在一起形成的?( )
A . 真菌和细菌
B . 真菌和藻类
C . 细菌和藻类
D . 根瘤菌和藻类
5、下列选项中,与微生物的作用无关的是( )
A . 制作馒头和面包
B . 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C . 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 . 制造酸奶和泡菜
6、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圈中有不少细菌是有益的,有些细菌给人类带来危害
B . 病毒不属于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
C . 酿酒、造醋等酿造工业离不开酵母菌和曲霉
D . 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7、下列各组的两种生物间关系不属于共生的是( )
A . 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B .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 . 人与肠道中的大肠杆菌
D . 人与足趾上致足癣的真菌
8、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细菌对人类有害的是( )
A .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B . 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
C . 食用毒蘑菇可以使人中毒
D . 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供植物利用
9、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益的是( )
A . 痢疾杆菌
B . 棒状杆菌
C . 结核杆菌
D . 肺炎双球菌
10、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成菌核,使虫体内部被破坏,仅残留外表,夏季菌核萌发,幼虫口或头部长出有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是( )
A . 共生
B . 寄生
C . 竞争
D . 捕食
二、填空题 (共3小题)
1、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于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分析下列现象,指出分别是由什么引起的.
(1)皮肤受伤后发炎 ;
(2)有些人的脸上长癣 ;
(3)馒头长毛 ;
(4)夏天的饭菜容易变馊 .
2、如图为绿色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的作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大气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依靠①过程所示的 作用被固定在植物体内,固定的结果是形成了 (主要是淀粉).植物体内被固定的一部分碳通过②所示的 (生理过程)被释放出来,同时生成 和水,并且产生 .
(2)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
(3)图中的微生物包括 和 ,其中 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营养方式为异养,通过 的方式进行繁殖.
3、如图表示腐生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据图回答.
(1)组成植物体和兔、鹿等动物体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的 过程.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看,腐生细菌、真菌属于 .
(3)生物遗体被图中的 分解生成 释放到空气中,产生的 和 渗入到土壤中,这些物质又可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由此可见,这些生物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图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三、探究题 (共2小题)
1、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将同时死去的10条小金鱼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5条小金鱼灭菌后放在无菌的塑料袋内保存起来,乙组的5条小金鱼被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数十天后,发现乙组的5条小金鱼全腐烂了.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说明了 .
(2)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组.
(3)该实验中甲、乙两组为什么要选用同时死去的5条小金鱼? .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微生物是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寻找防止食物腐败的简单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新鲜的澄清的肉汤等量的放入如图甲乙两试管中,然后将两支试管的肉汤煮沸,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7天后观察到乙试管中的肉汤依然澄清,甲试管中的肉汤变质发臭,根据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乙玻璃管弯曲的目的是下列哪一项?____ (1)
A . 防止空气进入
B . 防止微生物进入
C . 保持温度不变
D . 防止肉汤蒸发
(2)将甲乙两试管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3)将甲乙两试管必须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是为了什么?
(4)根据7天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5)写出一种保存熟食的方法. .
四、材料题 (共2小题)
1、“冬虫夏草”是我国名贵的药物和高级补品,分布在我国青海、贵州、云南、西藏、甘肃等地海拔3500-5000m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冬虫夏草”,通称虫草.冬天在感染的昆虫体内形成菌核,外表保持原来虫形,到次年夏季温暖潮湿,适于菌体生长时,从虫体头部长出一根,棕色有柄的棒状子座,长4-11cm,粗约3mm,形拟一根野草,因而得名“冬虫夏草”.
(1)“冬虫夏草”是______ (1)
A . 植物
B . 动物
C . 细菌
D . 真菌
(2)根据以上叙述,判断虫草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共生.(填是或不是).
(3)构成“冬虫夏草”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4)“冬虫夏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 分解.
2、仔细阅读下文,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谁偷走了森林之王的遗体
森林“警长”组织动物开会.一年前,作为森林之王的老虎死了,大家为了表示对老虎的崇敬,把它埋在了鲜为人知的地方,并派了守卫,不准其它动物出入墓穴.奇怪的是,一年后,“警长”发现埋葬老虎的地方除了剩下一堆白骨以外,遗体不见了.于是找来动物们开会,并表示一定要查明,究竟是谁偷走了老虎的遗体?
(1)请帮助分析,是谁偷走了老虎的遗体?
(2)在自然条件下的动物遗体,时间长了都会消失,这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3)在人为条件下,用哪些方法能将动物遗体保存一年以上?(至少答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