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开发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 . 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 .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 .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 .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 .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 .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4、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 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 . 坐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人看到铁路旁的电线杆向后退,是因为他选择了火车为参照物
D .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6、课上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
A . 音调
B . 频率
C . 响度
D . 音调及响度
7、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这是液化现象
B . 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撒些水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这是升华现象
C .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8、模具车间的工人用铁水浇铸工件,下图中能反映浇筑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9、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
A .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 .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 . 把粮食在向阳的地方摊开晒
D . 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1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只能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B .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 . 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 月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11、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 . 同时沸腾了
B . 稍后也沸腾了
C . 温度不会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 . 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12、高高的电线杆上悬挂着一盏电灯,晚上一个人从亮着的电灯下经过,则他的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
A . 逐渐变短
B . 逐渐变长
C . 先变长后变短
D . 先变短后变长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下列器材中,应用红外线的是( )
A . 验钞机
B . 浴室取暖灯
C . 电视遥控器
D . 烤箱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
A . 草地上的露
B . 瓦片上的霜
C . 窗玻璃上的冰花
D . 冰雪消融汇成小河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 “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C . 初三学生李凡照毕业照时成的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 . 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 产生的,并通过 传播到学生的耳朵。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指的是我们可以根据声音分辨出熟悉的人,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2、医生用超声打掉患者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尖锐的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3、噪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严重污染源,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说出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纺织车间的工人戴防噪声的耳罩: ;靠近学校的路段禁止鸣喇叭: 。
4、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只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该钟的实际时间是 .
5、
(1)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2)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大约1.5s后听到回声,这个同学距离山崖大约是 米。
四、实验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的进行,小明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实验时所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规律制成的。在某一时刻,温度计的液面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2)在上图中,图 是水沸腾后的情景;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4)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两个特点:
① ;
②
(5)根据所记录的数据,请你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实验。
如图,把一面平面镜M平放在平台上,把一个白色硬纸板竖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
(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上(如图甲),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O点,观察到从镜面反射的光线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 (填“相同”或“不同”)。
(2)使入射角度变大,观察到反射角随着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到的结论是: 。
(3)把纸板F向后折,如图乙所示,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 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 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 。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五、作图题(共2小题)
1、请你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A′B′.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隧道,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一隧道的长度是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