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 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对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明同学从S+O2 SO2中获得以下信息( )
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 )




在反应X+2Y 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和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反应中Y与M的质量比为 ( )
已知A+3B2 2C+2D。现有7gA和24g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共5小题)
回答问题:
(1)我国规定肉类灌肠中,亚硝酸钠的最高添加标准为0.15克/千克.以此计算,500克30%的亚硝酸钠溶液至少可用于生产肉灌肠 g.
(2)亚硝酸钠加热分解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填字母).
A.NO2 B.NH3 C.O2 D.SO2
在化学复习课上,同学们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梳理和概括.他们用如图表达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的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填微粒符号).
(2)举出A类物质的一个实例 (填化学式).
(3)写出有气体生成的一个化学方程式(利用图中物质进行反应): .
做馒头时,常加入少量的小苏打(NaHCO3),蒸馒头时,受热分解生成Na2CO3和能使馒头膨胀的气体A和物质B。已知气体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约占人体质量的 ,试写出NaH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三、探究题(共3小题)
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溶液 | 白醋 | 盐酸 | 蔗糖水 | 草木灰水 | 石灰水 |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 红色 | 红色 | 紫色 | 绿色 | 绿色 |
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 ;
②由表可知,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
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 则她的猜想是错误的.
(2)小敏:①用图Ⅱ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 (填“b”或“c”)端管口连接②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干燥后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见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C.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甲 | 取少量灭火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 | 粉末逐渐溶解 | 该灭火剂不属于报道中的“假干粉” |
乙 | 取少量灭火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
|
乙同学设计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阅资料】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2、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
【提出猜想】猜想1:残留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猜想2:残留主要成分是 .
【设计方案】小组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A、加热残留物质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2正确
B、将残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热现象,则猜想1正确
C、将残留物溶于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设计实验方案要思维缜密,考虑周全.用化学知识解释上述错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