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
1、用同一根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不同,这说明( )
A . 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
B . 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C . 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
D . 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
2、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 .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 .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 . 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3、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 s内前进了2 m,在以后的4s内前进了8 m.这个物体的运动是 ( )
A . 匀速直线运动
B . 变速直线运动
C . 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加速直线运动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的步行速度4km/h
B . 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为15dm
C . 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是37℃
D . 物理书的长度为50cm
5、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如图所示的几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都一样
C .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 地震会产生次声波
7、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轻舟
B . 山
C . 河中的水
D . 轻舟上的人
8、城市建没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 减小噪声污染
B . 减小大气污染
C . 绿化美化环境
D . 减小水污染
9、如图所示,关于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B . 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 . 丙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 . 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1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 给头发吹热风
B .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 . 将玻璃板卜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 .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11、下列四种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①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②冬天,湖面结冰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 ④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A . ④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①②③
12、如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 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 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甲为体温计,乙温度计的两端没有画全.甲的分度值是 ℃,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3、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 比较大的缘故.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4、在中考的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 ,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 处减弱噪声.人对高墙喊一声,若1.8s听到回声,则人距离墙 m(当时气温为15℃).
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水中蒸食物,锅与碗底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汤 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所以 沸腾.(选填“能”或“不能”)
6、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经5秒钟,甲车经过的路程是 m:甲、乙、丙三车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
7、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全程 (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5)实验中测得小车通过全程S1的时间是t1 , 通过上段路程S2的时间是t2 , 则小车通过下段路程的速度表达式是v3= (含有S1、t1、S2、t2的代数式).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木块的长度是 cm:图2中速度表示数为 km/h:图3中停表的读数为 s.
2、图甲是“探究物质熔化与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了图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获取到的信息有:
(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2)图 段表示其熔化过程,熔化用了 min.
(3)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根据描绘的图线,在D点这一时刻,物质属于 态:该物质在第12min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
(5)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
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她使用温度计的两处错误:① ② .
(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1min做一次温度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图2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下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3)由数据及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将 .
(4)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在第6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5)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小华在 学校跑道上以上学的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
(1)小华步行的速度为多少?
(2)小华步行上学需要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有多远?
(3)某一天早上小华上学时,先步行了3min,然后他停下来用2min观察路边的野花,接着跑步到学校用了5min,问小华这天上学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