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常见的碱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9小题)

1、 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2、生活中,常要清洗、去除油污.用下列物质清洗、去除油污时,利用“溶解”原理的是(  )


A . 厨房里,用加了洗洁精的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 . 就餐时,用纸巾擦拭嘴角的油渍 C . 汽车修理厂,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污 D . 厨房里,用炉具清洁剂(含氢氧化钠)清洗炉具上的油污
3、室温时,对一定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分别进行如下操作,不会产生白色固体的是(  )


A . 蒸发​ B . 通入少量CO2 C . 加入少量 CaO  D . 放入冰水中​
4、广西龙江河镉超标,严重威胁着民众的饮水安全.为处理镉污染,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在镉超标水域投放了大量烧碱或熟石灰,以及氯化铝,絮凝沉降镉离子,避免被人体吸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镉是人体必需补充的微量元素 B . 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污染 C .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 D . 烧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中和反应一定是酸和碱发生的反应 B . 用牵牛花花瓣浸出液测定溶液酸碱度 C . 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D . 石灰水中含有熟石灰
6、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A . HCl和NaOH  B . CO2和NaOH C . H2SO4和CuO  D . H2SO4和BaCl2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 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C .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 . 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8、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 . ①②③④ B . 只有①②③ C . 只有②③④ D . 只有①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 因为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 .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 . 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 . 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

 在下表A、B、C三组选项中,有一组物质能够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选项

A

Na2CO3

CO2

CaCO3

B

NaOH

NaCl

NaNO3

C

CuO

CuSO4

Cu(OH)2

(1)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填序号).

(2)写出由乙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甲物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3)由甲生成丙的反应现象是       ,基本反应类型是       .

2、 现有七种物质:

①硝酸钾②小苏打③熟石灰④聚乙烯⑤生石灰⑥氯化钙⑦碳酸钙.

试按下列要求用序号填空:

(1)常用作干燥剂得到是       ;(2)常用作发酵粉主要成分的是       ;

(3)可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       ;(4)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①红磷  ②洗涤剂 ③尿素  ④熟石灰

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可作乳化剂的是        

(2)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3)可作化学肥料的是        

(4)放入灯泡中可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是       

4、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浓盐酸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硫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都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

(3)不用任何试剂,就可将FeSO4、KOH、NaNO3三种溶液中的       先鉴别出来;

(4)除去硝酸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可加入的试剂是        .

三、探究题(共3小题)

1、 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1)【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        ;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        ,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2、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1)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评价

第1组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

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第2组

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         ,则猜想(1)不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

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2)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

3、 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老师告诉同学们该溶液可能是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来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实验探究】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则原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

(2)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      (填实验现象),则该溶液为Na2CO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思维拓展】

某白色固体由NH4Cl、Ba(NO32、K2SO4、Na2CO3中的三种组成,取样后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有       (填序号).

①NH4Cl、Ba(NO32、K2SO4

②HN4Cl、Ba(NO32、Na2CO3

③NH4Cl、K2SO4、Na2CO3

④Ba(NO32、K2SO4、Na2CO3

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某同学对氯化钠、烧碱、纯碱、无水硫酸铜、硫酸铜晶体等五种样品进行鉴别。

(1)观察样品,颜色为蓝色的是      

(2)余下四种样品,分别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溶液呈      色的是      

(3)再在剩下的三种溶液中,加入      ,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

(4)最后两种溶液中加      ,有气泡生成的是      ,无气泡的是      

2、医疗上,许多化学物质用于治疗疾病或辅助诊断疾病。

(1)用X射线检查胃肠疾病时,要让患者服用“钡餐”(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和盐酸的硫酸钡)。硫酸钡属于      (填“酸”、“碱”或“盐”),它是由钡离子和      (填离子符号)构成;

(2)硫酸钡可由Ba(OH)2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酸钡也难溶于水,但不能用BaCO3制“钡餐”,这是因为BaCO3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生成的BaCl2是重金属盐,易溶于水,会使人中毒。故有人误服BaCO3而造成BaCl2中毒,可饮用适量的硫酸钠溶液解毒,这是因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常见的碱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