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温岭市泽国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微米  B . 毫米 C . 厘米 D .
2、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 . A B . B C . C D . D
3、小明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 . 2.38厘米 B . 2.23厘米 C . 2.227厘米 D . 2.2267厘米
4、松树和桃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 有高大的树干和发达的根系 B . 不形成种子和果实 C . 不形成果实,种子裸露 D . 没有鲜艳的花
5、图中甲、乙分别代表蜥蜴和家鸽,B区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下列特征属于B区的是( )

A . 体表有鳞片或甲 B . 胎生 C . 用肺呼吸 D . 恒温
6、下图为植物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和②分别表示细胞的(     )

A . 生长和分化 B . 分裂和分化 C . 分化和生长 D . 分裂和生长 
7、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题中与之相关的是(  )
A . ①③⑤⑥ B . ②③⑥ C . ②④ D . ③④⑤
8、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 . 玻璃棒 B . 温度计 C . 放大镜 D . 显微镜
9、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仰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34毫升,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俯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15毫升,则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 小于19毫升 B . 等于19毫升 C . 大于19毫升 D . 无法判断
10、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 . 试管 B . 量筒 C . 燃烧匙 D . 蒸发皿
11、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 ℃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
A . 甲最长 B . 乙最长 C . 丙最长 D . 一样长
12、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强,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进行调节(  )

①较大的光圈 ②较小的光圈 ③反光镜的平面镜 ④反光镜的凹面镜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3、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
A . 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质 B . 制造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C . 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 D . “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到餐
14、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 26cm=26cm×0.01m=0.26m B . 10km=10×1000m=104m C . 5min=50s D . 9m2=9m2×10000=9×104cm
1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是人们对梅花不畏严寒的赞赏。梅花在植物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A . 细胞 B . 组织 C . 器官 D . 系统
16、王娜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些细胞,她判断观察到的是植物细胞。你知道她看到了(      )
A . 细胞壁、叶绿体 B . 细胞壁、细胞膜 C . 细胞质、细胞核 D . 细胞膜、细胞质
17、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依次测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 . 第一、二次正确,第三次错误 B . 第二次正确,第一、二次错误 C . 第一、三次正确 ,第二次错误 D . 第二次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18、现有四种生物,它们在分类单位的情况是:兰花和蘑菇属不同“界”的生物,和肾蕨同“界”不同“门”,而和向日葵同“门”不同“纲”。则与兰花亲缘关系最近和最远的分别是(      )
A . 肾蕨、蘑菇 B . 向日葵、蘑菇 C . 蘑菇、肾蕨 D . 向日葵、肾蕨
19、将「 」字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摆正,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A . B . C . D .
20、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结果是35.5℃,所测量温度低于实际温度,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 体温计本身刻度不准 B . 没有及时读数 C . 体温计与人体接触时间不够长 D . 体温计显示的是腋下温度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              
(1)周日,小名起床后感觉浑身酸痛无力,头痛鼻塞咳嗽不断.小名的妈妈让她自己先量体温,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小名应选用下列哪一种温度计测量体温?      .(选填“A”“B”)

(2)体温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      ℃。
(3)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厘米,分度值是      毫米。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顺序是:      。其中分类等级的基本单位是:      
(2)小金买来一个西红柿,用开水烫一下以便于剥皮,则“皮”是      组织;吃果肉,果肉是      组织;“藕断丝连”中“丝”是植物中的      组织。
3、请指出下列实验操作行为的错误之处。

A.      ;   B.      ;   C.      

4、某同学采集了一些植物,包括葫芦藓、紫菜、蕨、豌豆、银杏。并设计了一下的检索表来分析这些植物(如下表),则 A.B.C.D.E 中表示豌豆的是      。豌豆是      植物。

D 植物具有      的特征 ,E 表示      

5、下图是菠菜叶细胞与人体体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菠菜叶细胞的示意图是      图,你的判断依据是该细胞有      。(任写一项)
(2)图中②④⑥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其中④的名称是      ,⑥的名称是       
(3)把菠菜放入水中煮几分钟,水变成绿色;而把它放在冷水中并不加热,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高温破坏了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细胞结构具有      的功能。
(4)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都体现了生物的      特性,起决定因素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6、人体内八大系统是相互配合工作的,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当你在跑步时,      系统需要更多的氧气,这时在      系统和      系统的调节下,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就会加强,使呼吸变急、心跳加快并加强。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两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再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含草履虫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      (选填“表”或“底”)层吸取。

(2)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目的是      

(2)
A . 刺激草履虫 B . 给草履虫供氧 C . 连通两个液滴 D . 杀死草履虫
(3)用镊子夹取一点该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的草履虫的变化(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结论是:

①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      (选填“有利”或“有害”)刺激;

②若右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左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      (选填“有利”或“有害”)刺激。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面是几种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经观察发现,只有甲细胞中含有液泡、细胞壁和      ,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如图所示,丙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在显微镜下,若将丙图转换成丁图,应先将载玻片向      移动,再调节转换器使      (填“高”或“低”)倍物镜对准透光孔。
(3)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戊、己两位同学各自制作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      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另一位同学的观察效果不好,其原因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引起气泡较多,正确盖盖玻片方法是      

(4)在对光完成之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待观察部分正对通光孔

②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④看到物像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更清晰

(4)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③②④
(5)如图所示: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组合是(      )

(5)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①④⑥ D . ②③⑤
(6)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依次是      

①将观察材料浸入水滴中并展平   ②盖好盖玻片   ③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水

④撕去或挑取观察材料   ⑤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⑥将观察材料进行染色.

3、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      厘米3;由于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因此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      真实值。

四、分析说明题(共4小题)

1、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模拟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并测得以下数据:


干细沙的温度

湿泥土的温度

表 面

26℃

24℃

2cm深处

24℃

23℃

4cm深处

22℃

22℃

6cm深处

20℃

21℃

(1)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出其中的一条结论:      

(3)根据所测数据,你能对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题作出解释吗?      

2、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知识后,小珂对环节动物蚯蚓产生了兴趣,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 10 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 10 条蚯蚓而不是 1 条蚯蚓做实验,其目的是      
(2)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3)小珂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你的猜想是:      
4、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温度计的原理进行研究,并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 A 为一小塑料瓶,B 为一玻璃细管,通过橡皮塞与 A 连通, 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烧杯中,使管内外液面有一高度差。小组同学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 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所示:

(1)装置中的塑料瓶 A 相当于现在使用的液体温度计中的哪个结构?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上而下变      。(选填“大”“小”)
(3)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做如何改进?(写出一点即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台州温岭市泽国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