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3课时)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共9小题)
1、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B . 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也有的贝壳退化
C . 软体动物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D . 软体动物不一定都能产生珍珠
2、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 . 螃蟹、苍蝇
B . 羊、牛
C . 青蛙、金龟子
D . 田螺、水蛭
3、蝗虫、蟹、蝉、蜈蚣、蜘蛛的共同特征是( )
A . 身体柔软
B . 都有脊柱
C . 都有外骨骼
D . 都用肺呼吸
4、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A . 贝壳
B . 外套膜
C . 珍珠层
D . 斧足
5、下列四组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 . 鲍鱼、牡蛎
B . 海葵、海蜇
C . 乌贼、鱿鱼
D . 蜗牛、扇贝
6、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所具备的特点( )
A . 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B . 体表有外骨骼
C . 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 . 足和触角都分节
7、下列有关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体表具有外骨骼
B . 身体分节,有三对足,两对翅
C . 有三个单眼,仅能感光
D . 具有适于在陆地进行呼吸的肺
8、河蚌、蜗牛、乌贼的共同特征是( )
A . 身体由环节组成
B . 体型呈辐射对称
C . 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D . 坚硬的贝壳都包在体表
9、蝗虫的运动方式是跳跃和飞行,与跳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A . 前足发达
B . 中足发达
C . 足分节,后足发达
D . 前、中、后足一样发达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共4小题)
1、通过学习蝗虫,使我们知道昆虫最显著的特征是:身体分为、、三部分,有对足和对翅.
2、科学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决定到野外捕捉蜗牛,三位同学结伴同行,途中对捕捉地点产生分歧而单独行动,小明向背阴潮湿的山沟走去,小刚向向阳干燥的高地行去,小红走进了杂草丛生的浅水中捕捉.经过一个小时的捕捉后,回校将蜗牛交给科学老师,老师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蜗牛特别多,询问后给予表扬.
(1)你认为得到表扬的同学是______. (1)
A . 小明
B . 小刚
C . 小红
D . 无法确定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三位同学出行捕捉蜗牛的时间是______. (2)
A . 上午
B . 下午
C . 晚上
D . 一天中的任何时间
(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捕捉蜗牛的出行时间和捕捉地点的依据是______. (3)
A . 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B . 蜗牛白天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C . 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向阳干燥处
D . 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近水处或水中.
3、填空:
(1)蝗虫的身体分 、 、 三部分。
(2)胸部生有 对足和 对翅。
(3)体表具有 ,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并防止 ,以适应陆地生活。
(4)图中序号 表示的结构为气门,将蝗虫胸部、腹部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蝗虫会死亡,这是因为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被淹没所致。
4、近年来,福寿螺在一些地区迅速扩散蔓延,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请根据材料回答:
(1)福寿螺生活在淡水中,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从分类上来分析,福寿螺属于 动物。
(2)福寿螺食性广泛,各种植物都能被其取食,尤其对水稻危害极大.有的地方,农田插秧后不到几天,秧苗就被福寿螺吃个精光.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分析,福寿螺属于 。
(3)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1981年开始引入我国各地饲养.如今,福寿螺却造成了引入地区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面临威胁.福寿螺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属______。 (3)
A . 外来物种入侵
B . 柄息地破坏
C . 水体污染
D . 滥捕乱杀
(4)福寿螺的防治方法有人工捕杀、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有的地方的农民,利用鸭子、青鱼喜食幼螺的习性,创造了通过放养鸭群和青鱼来压低幼螺数量的方法.这种防治方法属于 ,它的好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