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期末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1小题)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材料:美国史学家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反映了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其故事梗概如下:
清朝康熙年间(1671年),山东郯城西南方向归昌集外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任某和王氏。他们没有孩子,任某靠着在别人的耕地上做佣工维生,王氏白天大部分时间独自在家。这一年的某个时间,王氏不堪忍受生活之苦跟另外一个男人跑了。但不久之后,艰辛逃跑路上的王氏遭情夫抛弃,难以找到谋生工作的王氏选择返回归昌老家,栖身于一座道观之内。1671年11月,王氏曾经的邻居高某来道观上香,在厢房中瞥见王氏,怒斥道士怎么可以收留妇人。刚好此时,已得知王氏藏身于道观的任某也来了,也许因为曾有积怨,任某与高某爆发冲突。经此一事,高某和道士把王氏送到任父住处,任某与王氏又生活在一起,直到第二年一月的一个雪夜,两人激烈地争吵任某掐死了王氏,后抱着其尸体朝高家走去,半路上突然传来犬吠声、更夫鸣锣声,任某放下王氏回家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任某及其父亲诬告高某和王氏有奸情并杀了王氏,知县黄六鸿很快厘清案情。根据大清律例,以死罪诬人理当处死,但最后审判的结果是任父无罪,任某杖责。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故事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细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和评价准确全面。)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校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列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种陶炼、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宇、时字、农业知识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部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颜《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
材料在利比亚禁飞区问题上,法国作为刺比亚原油产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极力推动北约介入;而德国等国家由于利益关联度不大,不愿承担为此需付的代价,以至法国激烈攻击德国态度消极。同样,1994年卢旺迭发生种族大屠杀时,联合国在卢旺达的维和行动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西方大国也表现出十分冷漠的态度,多个国家甚至一度反对干预。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竭力阻挠联合国安理会向卢旺达派遣维和部队,结果导致60万人在那场大屠杀中丧生。在联合国对卢旺迭的干涉行动中,美国置卢旺达境内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于不顾,而对巴尔干半岛的干涉却极为热心。
——摘编自杨恕《世界局部战争12种典型类型分析》
材料:周瑜,子公瑾,庐江舒地人。他的太叔祖周荣以明经入仕,曾祖周兴更是才高八斗,少有名誉,这使周瑜自添了几分儒雅。他的叔叔丹杨太守周尚深知其侄乃人中龙凤,于是让周瑜来到丹杨,早晚对其有所教诲。兴平二年,周瑜的至交孙坚之子孙策途经历阳时,驰书周瑜,邀其共创天下,周尚把周氏一门之部曲家丁连同粮草船只悉数相赠,周瑜完成了他此生第一次军戎历程。孙策死后,作为淮泗集团首领的周瑜对孙权“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等许多能臣贤士。为维系东吴本土人心,周瑜一方面主持对山越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留意提拔和任用东吴一代本土将领。
——摘编自崔兰海《论周瑜的谋略和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