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9小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 B . C . D .
2、碳、氢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 质子数不同 B . 电子数不同 C . 中子数不同 D .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 . A   B . B   C . C   D . D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液氮用作制冷剂 B . 天然气用作燃料 C . 氧气用于气焊 D . 氢气用作清洁能源
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酿制甜酒    B . 煤炭燃烧    C . 瓷器破碎    D . 钢铁生锈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铁矿石    B . 冰水共存物    C . 洁净的空气    D . 生理盐水
7、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 3 瓶气体的是(   )
A . 测气体的密度 B . 倒入澄清石灰水 C . 插入燃着的木条 D . 观察气体颜色并闻气体的气味
8、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 塞紧橡胶塞    B . 过滤操作    C . 闻气体的气味    D . 称量 NaCl 质量
9、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B .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C .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21% D .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10、根据四位同学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   )

  

A . H2 B . CO C . C2H5OH D . CH4
11、下列实验相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2、关于青蒿素(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个青蒿素由32个原子构成 B . 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5个水分子 C . 青蒿素在空气中燃烧完全只生成水 D .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100%
1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下列从该模型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 乙物质是单质 B . 甲物质是化合物 C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14、下图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此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比原子小很多很多 B .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C . 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 .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5、甲、乙、丙、丁分别是 CO、O2、CuO、CO2 中的一种。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可以反应,丙和乙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一定是一氧化碳 B . 乙一定是氧气 C . 丙一定是氧化铜 D . 丁一定是二氧化碳
16、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甲实验既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又可以验证氮气的一些性质 B .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 .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7、蜡烛(足量)在如图甲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A .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 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 . 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 .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8、将浑浊的红色污水进行了如下净化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中液体无色浑浊 B . ②中液体无色澄清 C . 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 D . 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
19、关于下列实验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实验

装置

主要

作用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及生成的气体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 溅落的熔融物,防止 积集气瓶炸裂

量筒中的水:通过体积 变化得出空气中 O2 的的体积分数

集气瓶中预先充满水:便于观察 H2何时收集满

选项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1)若在分液漏斗中盛有浓氨水,小烧杯中盛有无色酚酞试液,将氨水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若小烧杯中盛有白磷,集气瓶内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分液漏斗中适量水放入,观察到白磷燃烧,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3)若分液漏斗中盛有5%的过氧化氢溶液,集气瓶内盛有二氧化锰,小烧杯内盛有白磷。将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示:已知该反应放热),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本实验与上述实验(2)对比,你得出的结论是      
2、请用对应的化学用语(化学式)表示:
(1)3 个氧原子      
(2)氯化镁      
(3)N形成的氧化物      
3、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源及其应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等,这些都是重要的能源。
(2)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中水的酸碱度被破坏,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海洋“变酸”的原因      
(3)物质 R 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R+3O2→2CO2+3H2O,则R 的化学式为      
(4)合理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很重要,乘坐公共车时,禁止携带酒精,原因是      
(5)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量,其目的是      
4、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所示,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 ClO2 进行杀菌和消毒。其中 ClO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5、用微粒的观点看待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能闻到酒香,是因为分子
(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填编号)。

A.铁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氧气

(3)下图是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在该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部分)的简化版.请结合表中信息按要求填空。

(1)在元素周期表中,S 和处于同一族。
(2)原子序数为 13 的元素名称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7、           
(1)从试剂瓶中取少量液体到试管中,除了直接倾倒,还经常使用      (填写仪器名称)取液。
(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液面如图所示,该液体的体积是       mL,若俯视读数,则读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碳、氧元素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1)下图中      (填编号)表示 C60的分子结构。

(2)在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四种物质中,每一种物质都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例如,碳:常温常压下是固体,其他三种物质是气体。请根据示例,填空: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气:      

(3)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 CO2 , 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填编号)。 (3)
A . 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B . 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的温度 C . 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品质 D . 避免棚内发生火灾

四、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氧气的性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充满 O2 和 CO2 的相 同 规 格 的 试管 同 时 倒 扣 在水中一段时间,

      

      

在 充满  O2 的 两个 集 气 瓶 中 分别 伸 入 燃 着 的木条

木条在 A 瓶中比在 B 瓶中燃烧得更旺。

      

五、实验题(共1小题)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时,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依次是      (填字母序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请将下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检查装置的      ;②平放试管,用      将反应物送至试管底端;

③先      试管,然后集中加热试管底部,观察记录;④结束反应时,先将导管移离液面,再      

(3)某同学用 C 装置收集气体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红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4)实验室利用装置      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足量盐酸与 200g 碳酸钙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5)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6)查阅资料:①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得氨气。根据查阅资料,制取氨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州市黄埔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