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九年级真题体验15

年级:九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

右图体现当时我国 (  )


A . 优先发展农业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 D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2、1966年6月,毛泽东在《有所思》中写道:“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指红卫兵)走旌旗。”诗中“一阵风雷”喻指 (  )

A .   抗美援朝战争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大跃进”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3、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B .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C . 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 D .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4、“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

A . “一五”计划时期 B . “大跃进”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6、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 )

A .  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 B . 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 C . 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 D . 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
7、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 ( )

A . “一五”计划期间 B . 三大改造期间 C . 探索时期 D . 改革开放期间
8、

下图是1954年邮政总局发行的特种邮票。它的发行是为了庆祝 ( )

A . 《共同纲领》的通过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 D . 《双十协定》的签订
9、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

右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 . 开展“大跃进”运动 C . 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 . “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 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12、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

A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 .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13、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 (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D .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下列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 . 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C .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社会主义改造于1952年基本完成
15、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

A .  开展土地改革 B . 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 . 发动“大跃进”运动 D .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6、“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句话出自“人民的好战士” ( )

A . 雷锋 B . 王进喜 C . 邓稼先 D . 焦裕禄
17、

下图是“大跃进”期间的宣传画和报纸。它反映了当时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的 ( )

A . 高指标 B . 瞎指挥 C . 共产风 D . 浮夸风
18、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下列人物中对该成就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

A . 魏源 B . 焦裕禄 C . 袁隆平 D . 邓稼先
19、有资料表明,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

A .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 .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有什么积极作用?又存在什么问题?

(3)这个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新课标历史九年级真题体验15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