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3.7 压强(第3课时) 提升训练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B . 液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则液体的压强也一定越大 C .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但液体内部不存在压强 D . 同种液体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水或酒精(ρ酒精<ρ),A、C两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B、C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三个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pC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pA>pB>pC B . pC<pA=pB        C . pC<pA<pB D . pA>pB=pC
3、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橡皮膜向瓶内凹陷得更多的是( )

A . 第一次 B . 两次凹陷得一样 C . 第二次 D . 橡皮膜不会凹陷
4、一只烧杯放在斜面上,烧杯内盛有某种溶液,如图所示,则该溶液对杯底A、B两点的压强pA和pB的大小关系是( )

A . 无法确定 B . pA=pB C . pA<pB D . pA>pB
5、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

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6、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液体的密度ρ与乙液体的密度ρ的大小关系是( )

A . ρ B . ρ C . ρ=ρ D . 无法确定

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形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形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有高度差,通过      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①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③向U形管内加适量水

(3)比较丙、丁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 , 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是FA和FB , 则( )

A . pA>pB , FA>FB B . pA<pB , FA=FB C . pA=pB , FA<FB D . pA<pB , FA>FB
3、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盐水,小明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小明首先把压强计放在空气中用手指轻压压强计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发生变化,其目的是      
(2)小明把调节好的压强计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水。他的结论是        (填“可靠”或“不可靠”)的,其理由是       

(3)小明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      (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4、水平实验桌面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A、B两个烧杯。小亮学习了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又提出了新的猜想,为此他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A烧杯的水中,金属盒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6厘米,如图甲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微小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B烧杯的水中,金属盒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10厘米,如图乙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

小亮发现h1>h2 , 于是小亮得出结论“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与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亮的结论是错误的。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3.7 压强(第3课时) 提升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