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
A . 2 B . 8 C . 10 D . 18
2、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 . H2    B . 2H    C . 2H2    D . 2H2O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    B . 取用固体 C . 倾倒液体    D . 加热液体
4、下列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
A . 空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氮气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氧气    B . 空气    C . 大理石    D . 海水
6、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 2H2+O2 2H2O    B . 2HgO 2Hg+O2 C . CuO+CO  Cu+CO2    D . Mg+2HCl= MgCl2+H2
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 CO2密度比空气大    B . CO2不能燃烧 C . 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D . CO2不支持燃烧
8、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 . 医疗抢救    B . 作气体肥料    C . 作燃料    D . 制碳酸饮料
9、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
A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 .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D .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10、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 蔗糖水    B . 蒸馏水    C . 食盐水    D . 矿泉水
1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20℃时,将38 g NaCl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所得溶液中溶质为NaCl    B . 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100 g C .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D .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8 g
1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20℃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 g B . 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10 g C . 将20℃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 . 将40℃时甲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会变为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上述实验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实验序号),其原因是      
2、请从A和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KCl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3、鲜度保持卡(如图)以纸片为载体,以食用酒精(C2H5OH)和柠檬酸为原料制成。经常用于蛋糕、面包、月饼等食品包装内,能在被保鲜食品的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相保护层,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1)酒精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酒精挥发形成气相保护层的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如图为某品牌仿生灭蚊灯,它通过三重方式诱蚊:灯管内发出的紫光波;紫光源照射光触媒涂层释放二氧化碳和水,模拟人的呼吸;灯内加入与人体汗液相似的含有乳酸(C3H6O3)、硬脂酸(C18H36O2)的诱饵。

(1)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含量增多的有      
(2)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二氧化碳、水、硬脂酸三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5、用如图装置进行氧气制取和性质的实验。

(1)先向A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再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入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注射器在蜡烛火焰外部抽气后进行振荡。

(1)证明蜡烛燃烧有CO2生成的现象是      
(2)实验中体现出的下列性质,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2)
A . 石蜡熔点低         B . 石蜡具有可燃性 C . 石灰水为无色液体   D . 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探究分子的性质:A处纸条滴有无色酚酞溶液,B处液体为浓氨水。观察到纸条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装置中充满CO2 , A处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后晒干的纸条,B处液体为紫色石蕊溶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8、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过程及现象: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 , 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红磷和白磷均不燃烧;②熄灭酒精灯,改通O2 ,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2)实验②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三、综合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本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当前,已有6种气体因为它们在导致地球变暖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而受到关注,它们是甲烷、二氧化碳、氮氧化物(NOx)、氢氟碳化物、全氟烃和六氟化硫,后三种通常被总称为氟烃化合物(CFCs)。几种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如图所示。

2014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号召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时强调了能源体系转型的必要性。作为对《巴黎协定》承诺的一部分,中国制定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目标: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即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年下降率开始大于GDP年增长率)并争取尽早达峰。

在研究如何实现上述减排承诺的前提下,研究人员通过建模,对比分析了沿着当前能源趋势发展的参考路径、沿着有效的提高能源效率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塑路径,其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要解决中国及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目标,一方面是大力节能,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我国正在沿着这两条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推动能源和经济转型,从而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在实现协调共赢的低碳发展路径上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各类温室气体中对温室效应贡献率最大的是      
(2)解决中国及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目标的途径有      
(3)中国制定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目标是到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4)大力发展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核能、      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5)
A . 有效提高能源效率是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B . 走重塑路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走参考路径可提前达峰 C . 走重塑路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比参考路径明显降低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工业上用优质石灰石(含一定量SiO2)作原料制备高纯碳酸钙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iO2中硅元素化合价为      
(3)“转化”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______(填序号)。 (3)
A . CaCl2     B . NH3      C . CO2       D . H2O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下图是利用天然气催化制氢工艺流程和“变换”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

(1)该工艺中,制H2的原料有      
(2)若“变换”过程中生成H2的质量为200 kg,参加反应的CO质量为       kg。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某实验小组用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为增加导电性,改用Ca(OH)2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实验时除两个电极均有气泡冒出外,溶液中还出现了白色浑浊,该小组对白色浑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 溶液温度升高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

② 水减少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

③ 与石墨电极有关。

(查阅资料)

① Ca(OH)2的溶解度:20℃时为0.16 g,100℃时为0.07 g。

② 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2通电3 min后得到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猜想与假设②不成立,依据的现象是      
(4)实验3中更换石墨电极为铜电极的目的是      
(5)(反思与评价)

为除去实验3中铜电极上的黑色物质,需要的试剂是      

(6)通过探究过程,用石墨做电极进行实验时,Ca(OH)2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