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4 光的传播(第1课时)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6小题)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 闪电 B . 萤火虫 C . 月亮 D . 霓虹灯
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 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日食和月食 B . 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C . 太阳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形成圆形的光斑 D . “手影”游戏
3、我市夏季多雷雨天,打雷时,我们通常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 .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B .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C . 光的传播速度等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D . 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4、光通过玻璃进入屋子的过程中,速度将(   )
A . 变小 B . 不变 C . 先变小,后变大 D . 先变大,后变小
5、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修建隧道时采用激光准直是利用      原理。

二、中档题(共7小题)

1、一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A . 先变短后变长 B . 先变长后变短 C . 逐渐变长 D . 逐渐变短
2、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
A . 增大 B . 减小 C . 保持不变 D . 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3、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 . 如影随行,形影相伴 C . 井底之蛙,所见甚少 D . 水中捞月,徒劳无功
4、在较暗的室内,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在它们之间放一块中间钻有小孔的不透明的报纸,则会在塑料薄膜出现(   )
A . 蜡烛正立的像 B . 蜡烛倒立的像 C . 圆形光斑 D . 小孔的像
5、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 .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 .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 .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6、在阳光下“立竿见影”这个现象能够表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线。已知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杆高2.5米,则杆在地面的影长是      米,如果将杆向前移动2米,则杆影的长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填“改变”或“不变”)。

三、拓展题(共2小题)

1、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 凿壁偷光 B . 海市蜃楼 C . 猴子捞月 D . 杯弓蛇影
2、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2)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开有尺寸大小为1厘米的菱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地面30厘米时,光斑呈      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      (填“亮”或“暗”)。
(3)活动中太阳通过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现象称为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4 光的传播(第1课时)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