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5 平面镜成像(第2课时)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7小题)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
B .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 . 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
D . 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2、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 米处,若人向镜移动1 米,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 . 变大 6米
B . 变大 5米
C . 不变 6米
D . 不变 8米
3、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此时该钟表的实际读数是( )
A . 8:20
B . 3:40
C . 4:20
D . 3:20
4、如图是一个小丑在照镜子,他看到的像是( )
A .
B .
C .
D .




5、如图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现象,所成的像是一个 (填“虚”或“实”)像。
6、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7、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虚”或“实”)像。
(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中档题(共7小题)
1、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B . 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
C . 市区马路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
D . 以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凹面镜
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B .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 . 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 .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3、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 . 正立的虚像
B . 倒立的虚像
C . 正立的实像
D . 倒立的实像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米。
5、魔术师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创造了“空间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当演员躺在转盘上做各种动作时,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的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
(1)如图所示,如演员横躺在转盘上,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观众可看到演员的虚像是 (填“正立”“倒立”“横躺”)的。
(2)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这是运用了光 原理。
6、如图为发光点S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的位置情况。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
7、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作光源A发出的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B点。
三、拓展题(共2小题)
1、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 在a点或e点时,m=1,n=0
B . 在b点或d点时,m=1,n=1
C . 在c点时,m=2,n=2
D . 在f点时,m=0,n=0
2、如图所示,有一光源放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得到两条反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