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蔡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妈妈对孩子说“坐着别动”,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铁轨 B . 路边的树林 C . 小孩的座位 D . 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2、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 . 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 . 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 . 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3、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
A . 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 . 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 . 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 . 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过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是由于(    )
A . 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 B . 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 . 吹气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D . 球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5、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A . B . 3mm C . 3cm D . 3dm
6、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 “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 . 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 . 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 . 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7、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其分度值为0.01℃ B . 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 . 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 . 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8、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A . 熔化 凝华 B . 凝固 汽化 C . 汽化 液化 D . 熔化 液化
9、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 1.2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 1.203、12.0dm、120.1cm 其中正确的是     
A . 三者都对 B . 甲对 C . 乙对 D . 丙对
10、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有工人用手匀速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 s敲打钢轨一次。当铁锤碰到钢轨时,小明听到敲击声,而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则河的宽度大约是(  )
A . 170 m B . 340 m C . 510 m D . 680 m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的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3、在人与山之间有一条铁路穿过,当一列火车刚好行驶在人与山之间时拉响汽笛。人看见汽笛冒出的白烟后1s听到汽笛声(忽略光传播的时间);又经过1.2s听到从山反射回来的声音,则人与山相距      m。
4、六月初,琼岛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1℃,此温度      (选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      吸热.
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6、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7、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此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以       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不变”“变小”)

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

较长

响度

较响

较响

(1)在本试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试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2)
A .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 . 让人站在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有好到差的顺序为      
3、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      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      ,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
(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海波熔化的特点是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

(1)水的沸点是      ℃.
(2)实验时大气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火车进入隧道前要鸣笛,若火车速度为80km/h,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司机鸣笛后2s听见来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回的回声,则鸣笛时是火车距隧道口有多远?
2、一轿车在福厦高速公路上行驶。

(1)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 ,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 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则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多少时间?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南省新蔡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