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章末复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复习精练 (共8小题)

1、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进行鉴别的是(   )
A . CaCO3、Na2CO3 B . K2SO4、KCl C . 生石灰、熟石灰 D . CuSO4、Fe2(SO4)3
2、“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A . 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 .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 . 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 D .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3、将红色的铜丝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表面变黑;将变黑的铜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一段时间。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铜丝表面变黑,质量增加 B . 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表面恢复红色 C . 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铜丝质量不变 D . 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增加
4、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 B . 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C . 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 D . 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 , 则m1>m2
5、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

(1)本流程中“浓缩”“结晶”属于      变化。
(2)滤液2中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      (填化学式)。
(3)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氯化钡晶体产量的有      (选填序号)。

①将毒重石进行粉碎 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③将滤液2通入到滤液1中

6、如图表示NaCl、Na2CO3、AgNO3、BaCl2、HCl五种溶液之间的部分反应关系,线条相连的溶液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此线应连在      两溶液之间。(填字母)
(2)E是      溶液。
(3)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C是      溶液。
7、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高温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      

(2)金属活动性顺序有重要的应用。铜、铝、铁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2的实验:在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其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填化学式);

(3)某同学在—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他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图3的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其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8、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4(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
(1)回收过程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可除去过量铁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为Fe+H2SO4=FeSO4+H2↑,这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      
(3)现有一批废液,其中含4吨CuSO4 , 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章末复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