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9小题)

1、“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成都 D . 杭州
2、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A . 统治者的重视 B . 北方农民大批南迁 C . 军事上的需要 D . 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3、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 . 大豆和小麦 B . 花生和高粱 C . 甘薯和玉米 D . 水稻和粟
4、传说中他能建造官室、制作衣裳……发明弓箭和指南车,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始祖”的传说人物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D .
5、《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没有能力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 选举制 B . 禅让制 C . 宗法制 D . 世袭制
6、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 . 涿鹿之战 B . 商汤灭夏 C . 牧野之战 D . 国人暴动
7、有一种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记载了商朝的史事,这种文字是(    )
A . 隶书 B . 小篆 C . 金文 D . 甲骨文
8、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社会面貌用下列哪个词来概括最为恰当(    )
A . 分封 B . 争霸 C . 变法 D . 稳定
9、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不包括(    )
A . 城濮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长平之战
10、战国时期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的是(    )
A . 墨子 B . 孟子 C . 庄子 D . 韩非
11、为了巩固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为(    )
A . 严刑峻法 B . 休养生息 C . 以商为本 D . 大兴土木
12、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    )
A . 周武王 B . 秦始皇 C . 汉文帝 D . 汉武帝
13、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康乾盛世
14、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
A . 安西都护 B . 伊犁将军 C . 西域都护 D . 驻藏大臣
15、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下面哪个人的发明过程具有这样的特征(    )
A . 李冰 B . 蔡伦 C . 张仲景 D . 华佗
16、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是(    )
A . 《汉书》 B . 《道德经》 C . 《伤寒杂病论》 D . 《史记》
17、“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
A . 魏国 B . 西汉 C . 西晋 D . 东晋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    )
A . 鲜卑族 B . 氐族 C . 羯族 D . 羌族
19、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联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
A . 钟繇 B . 胡昭 C . 王羲之 D . 顾恺之

二、判断题 (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史实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材料一: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公元383年,苻坚征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秦军前锋与东晋军队8万人大战于淝水。

(1)以上三则材料依次说的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 (1)
A . 正确 B . 错误
(2)这三次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 (2)
A . 正确 B . 错误
(3)材料一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3)
A . 正确 B . 错误
(4)“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等成语出自材料三的战役。(   ) (4)
A . 正确 B . 错误
(5)这三次战役失败的一方在主观上共同的原因是骄傲轻敌。(   ) (5)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 (共3小题)

1、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官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三点即可)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其主要领导人物是谁?使秦朝灭亡的人又是谁?发生材料二中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为加强中央集权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5)你怎样用一句话来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2、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级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帝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反对,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推行了哪两项措施?
(3)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了吗?请说明理由。
(4)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中的哪个措施?请再写出该事件的一项措施,同时写出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让我们跟随旅游团去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
(1)第一站北京,它是我国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我们能参观到哪个远古人类遗址?
(2)第二站曲阜,它是孔子故里。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思想记录在哪本著作中?
(3)第三站四川都江堰,它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谁主持修建的?自建成以来都江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你如何评价它?
(4)第四站大同、洛阳,它们是我国石窟艺术发源地,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两个石窟艺术宝库名称。
(5)现在我国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破坏,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化建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吉林省德惠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