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情况的第一手历史材料是(  )
A . 神话传说 B . 历史典籍 C . 复原模型 D . 考古文物
2、目前已确认、被称为“东方人类故乡”的最早古人类遗址位于(  )
A . 云南元谋县 B . 北京周口店 C . 浙江河姆渡 D . 陕西半坡村
3、下图反映了(  )

A . 半坡居民学会了种植粟 B . 长江中下游先民食用稻 C . 北方地区的先民储存粟 D . 半坡居民人工栽培水稻
4、《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载:“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这里所指的“始祖”是(  )
A . 尧帝 B . 舜帝 C . 大禹 D . 黄帝
5、《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了(  )
A .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B . 世袭制取代分封制 C . 分封制取代禅让制 D .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6、下图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7、《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反映了(  )
A . 周朝分封制土崩瓦解 B . 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 C .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 诸侯国之间和平共处
8、下图诸侯国数量的变化,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逐步走向统一 B . 兼并战争不断 C . 秦国实力最强 D . 人民深受灾难
9、商鞅变法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是(  )
A . 统一度量衡 B . 地方建县制 C . 废贵族特权 D . 改革户籍制
10、下列漫画反映百家争鸣共同点是(  )

A . 研习书法技艺 B . 进行礼仪学习 C . 培养演讲技巧 D . 传播思想主张
11、下列主张属于法家思想的是(  )
A . 民贵君轻 B . 无为而治 C . 兼爱非攻 D . 以法治国
12、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材料表明秦朝(  )
A . 徭役繁重 B . 赋税沉重 C . 刑法严酷 D . 焚书坑儒
13、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 汉朝建立 B . 击败匈奴 C . 铸造钱币 D . 以德化民
14、汉文帝时,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可见他们都提倡(  )
A . 以农为本 B . 重农抑商 C . 以人为本 D . 减轻赋税
15、下图反映西汉初年中央面临的问题是(  )

A . 封国势力强大 B . 土地兼并严重 C . 辖区人口减少 D . 匈奴南下威胁
16、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设西域都护府

②班超出使西域

③甘英出使大秦

④卫青北击匈奴

A . ②③①④ B . ④①②③ C . ②④①③ D . ①③④②
17、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绘制的漫画(见下图)形象地反映了东汉后期(  )

A . 皇权至高无上 B . 皇室权力斗争 C . 宦官外戚干政 D . 割据势力膨胀
18、秦汉时期阶段特征应归纳为(  )
A . 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 .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19、今天各大医院都有“治未病科”,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上医治未病”。将这一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论》的是(  )
A . 张仲景 B . 华佗 C . 扁鹊 D . 鐘繇
20、“二龙争战决雌雄,□□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处应填(  )
A . 赤壁 B . 官渡 C . 淝水 D . 巨鹿
21、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的是(  )
A . 曹魏 B . 东吴 C . 蜀汉 D . 西晋
22、下列政权与建立者搭配正确的是(  )
A . 西周—夏桀 B . 东汉—刘邦 C . 东晋—司马睿 D . 前秦—嬴政
23、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胡人汉服”、“汉人胡食”,这说明了(  )
A . 民族交融已经成为趋势 B . 各民族放弃了原有习俗 C . 民族界限是固定不变的 D . 民族之间影响呈单向性
24、下表中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事件

历史认识

从东南沿海出发,经马六甲海峡,最远可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这条航线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

东汉末年,张角等领导了农民起义。

推翻了东汉王朝统治。

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晋惠帝时,八个封王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

导致西晋从此灭亡。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大一统”并不是以单纯地域统一作为衡量标准,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和思想文化上的共通共识。

材料一: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

——《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孝文帝通过祭孔的仪式性表演确立其所代表的北魏政权以及君权的合法性基础,实现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整合,有效控制士人阶层和底层民众,最终促成北魏政权由军事政权向封建国家政权的成功转型。

——《北魏祭孔制度研究》

(1)材料一中“这套制度”指什么?它如何从中央到地方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2)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孝文帝接受了中原文明的哪些政治和文化传统,其目的是什么?
2、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劳动人民不断的实践和创造,推动古代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据材料一,举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据材料二,都江堰可发挥哪些作用?简要说明它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反映人口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3、学科核心素养有益于个人适应社会发展和终生发展。

(跨越历史时空)

(实证历史事实)

(滋育家国情怀)

《汉书》载:“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司马迁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请写出时间轴上A、B、C、D对应的史实,并指出A、B之间的联系。
(2)在学习探究历史奥秘时,小龙收集了以上历史图片,请你帮助他进行归类。

①探寻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应选:      

②探寻宗教文化发展历史应选:      

③探寻手工艺品发展成就应选:      

(3)结合所学,举出材料中历史人物的事迹,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宜宾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