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9.2 阿基米德原理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达标(共11小题)

1、如图所示,A为木块,B铝块,C为铁球,它们的体积相等,把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则()

A . 铁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 . 铝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C . 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D . 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2、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以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的是图中的(      )

A . 甲和丙 B . 甲和乙 C . 乙和丁 D . 丙和丁
3、关于阿基米德原理,正确的叙述是(   )
A .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B .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下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C .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D .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小京在做浮力实验时发现,水中的木块在升至水面(未露出)的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浮力和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 .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 . 浮力不变,压强变小 C .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 . 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5、下列四幅图中,其运动过程主要利用浮力来实现的是(   )
A . 降落伞下降 B . 飞机起飞 C . 热气球升空 D . 火箭发射
6、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和F4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1+F2=F3F4 B . F1﹣F2=F3+F4 C . F1+F2=F3+F4 D . F1﹣F2=F3﹣F4
7、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是F            
8、如图所示是物体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此可知水对物体的浮力是      N,物体的体积是      m3(g取10N/kg)

9、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将物体浸没到某种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恰好回到了零刻线,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10、一金属块的重力为7.2N,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N,其方向是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11、将一物体压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其排开的水重为3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方向竖直      

二、能力提升(共11小题)

1、如图,属于应用了浮力知识的是(   )

A、 B、

C、 D、

A . 甲图中“辽宁号”中国航母漂浮于海面 B . 乙图中“阳光动力 2 号”太阳能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平” C . 丙图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点火升空  D . 丁图中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航行
2、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入水中,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相同,由此可以判断(   )
A . 两个物体一定是等重的 B . 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同的 C . 两个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相同 D . 两个物体一定处在液体中相同的深度处
3、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和实心铁球投入同种液体后,所受浮力大小相等,这种液体是(ρ=8.9×103kg/m3 , ρ=7.9×103kg/m3 , ρ水银=13.6×103kg/m3 , ρ酒精=0.8×103kg/m3)(   )
A . B . 水银 C . 酒精 D . 盐水
4、在三个相同的容器甲、乙、丙中盛有相同的液体,将三个质量相同的铜、铁、铝实心金属球,分别放在三个容器中并且沉入容器底部,当金属球静止时,三个金属球的浮力情况是(已知ρ>ρ>ρ)(   )
A . 铜球所受浮力最大 B . 铁球所受浮力最大 C . 铝球所受浮力最大 D . 一样大
5、甲、乙两个金属块密度之比为1:3,质量之比是2:3.把甲浸没在水中,把乙浸没在酒精中,则甲、乙两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之比为(ρ酒精=0.8×103千克/米3)(   )
A . 5:2 B . 2:1 C . 5:8 D . 5:18
6、为了延长水果的存放时间,果农先将水果浸没到自己配制的保鲜液中,再用保鲜纸包装。若将同一个苹果先后放入桌面上甲、乙两个容器的保鲜液中,静止后两杯液面相平,苹果的浮沉情况如图所示,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中的液体密度大,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 B . 甲中的液体密度大,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小 C . 甲中的液体密度小,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 D . 甲中的液体密度大,甲、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7、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测得的示数为20牛,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的示数为10.2牛,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牛,金属块的体积为      3 . 若金属块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2.2牛,则金属块下表面的压力为      牛。
8、如图所示,一金属块所受的重力为26.5牛,当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6.7牛,该金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为      牛,此时排开水的重力为      牛。如果该金属块从弹簧测力计取下,放入水中下沉的过程中所受合力为      牛。

9、辽宁号航空母舰满载时排水量达67500t,它满载时所受的浮力为      N,当舰体在水深9.5m处受到的水的压强是      Pa.(海水密度取1.0×103kg/m)
10、为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某小组同学先将物体A分别浸入水中不同深度处,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然后又将物体A浸没在盐水中(ρ盐水>ρ),重复刚才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a)、(b)、(c)和(d)所示。

(1)观察比较图6(a)、(b)和(c)可得:      
(2)观察比较图6(a)、(c)和(d)可得:      
11、有一个实心圆柱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读数为10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为4N。求:
(1)物体的体积;
(2)物体的密度;
(3)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综合应用(共18小题)

1、外形完全相同的木球、铁球和铜球(已知ρ>ρ>ρ>ρ)放入水中,静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铁球沉底,则(   )

A . 木球和铜球的浮力大小相等 B . 铁球受到的浮力最小 C . 木球一定是实心的 D . 铜球的空心一定最大
2、如图所示,图线a、b是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球,缓慢放入水中,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之比为(   )

A . 3:1 B . 1:1 C . 6:5 D . 1:3
3、重庆一中某初二同学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金属块A下表面离液面的距离h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提着金属块A,使其缓慢浸入酒精中(ρ酒精=0.8×103kg/m3且液体未溢出),得到F与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A完全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金属块A的密度分别为(   )

A . 2N,2.5×103kg/m3 B . 2N,2.0×103kg/m3 C . 4N,2.5×103kg/m3 D . 4N,2.0×103kg/m3
4、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适量的酒精(ρ酒精=0.8×103kg/m3),其内底面积为100cm2 , 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着一个正方体花岗岩,将花岗岩从容器底部开始缓慢向上提起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花岗若下底部器都的距离A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该花岗岩的重力为5.6N B . 花岩完全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2N C . 将该花岗岩完全捞出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200Pa D . 该花岗岩的密度为2.8×103kg/m3
5、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将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ρ>ρ)全部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设绳子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 , 磅秤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 , 则(   )

A . F1=F2 , T1=T2 B . F1>F2 , T1<T2 C . F1=F2 , T1>T2 D . F1<F2 , T1>T2
6、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N/kg)(   )

A . 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 . 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 . 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 . 长方体的横截面积为50cm2
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四个装有适量水和盐水的同样的烧杯,对浸在液体中的圆柱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和每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9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圆柱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N B . 比较图甲、丙、戊说明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C . 比较图甲、丁、戊说明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D . 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圆柱体的密度是1.2×103kg/m3
8、小英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F4 , 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空桶 盛有溢出的水

A . F=F2﹣F3 B . F=F4﹣F3 C . F=F2﹣F1 D . F=F4﹣F1
9、现有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密度分别为水的2倍和5倍,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悬挂将它们浸没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减少了相同的示数,则甲,乙两个物体所受浮力之比为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为      
10、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它们的密度之比为5:3.若将甲、乙都放入水中,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2:3,则乙球的密度是      
11、如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图所示,一铁碗与一铁球置于水中,则四种情况中,容器内液面的高低排序是      铁碗所受液体的浮力大小的排序是      

12、如图所示,体积为1×10﹣3m3 , 材料相同的两个金属球,分别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甲图装置内是水,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79N,则该球的重力为      牛。乙图装置内是某种液体,弹簧对球向上弹力为81N,则该种液体的密度为      kg/m3(g取10N/kg)。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则甲图中的弹簧对物体的弹力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填“不变”、“减小一半”或“增加两倍”)。

13、夏琛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秤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和弹簧秤相应的示数F.已知圆柱体高为8cm,实验记录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h/cm

0

2

4

6

8

10

12

14

F/N

8

7.5

7

6.5

6

6

6

6

(1)分析上表的数据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      kg。
(2)当浸入深度为4cm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N。
(3)下面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浮力F浮与圆柱体下表面在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

(4)由以上实验,还可以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ρ=      
14、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            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2)分析图            可知: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大小有关,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1      N;浸没在煤油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2      N。
(3)求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15、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1)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      图的装置来进行操作;
(2)圆柱体的密度是      kg/m3
(3)用图示实验数据测出盐水的密度是      kg/m3
(4)小明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      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      的改变,忽视了      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16、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步骤B和      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 , 步骤A和      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比较F与G , 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2)图乙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

①物块浸没前,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物块所受的浮力      

(3)此物块的密度是      kg/m3
17、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液体的密度ρ/(g•cm﹣3

排开液体的体积V/cm3

物体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浮力F/N

1

0.8

50

0.70

0.30

0.40

2

1.0

50

0.70

0.20

0.50

3

1.2

50

0.70

0.10

0.60

4

1.0

60

0.84[]

0.24

0.60

5

1.0

70

0.98

0.70

(1)在第5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表格中①处的数据应为      

(2)分析对比第1、2和3三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一: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      
(3)分析对比第      三次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二: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4)综合结论一和结论二,得出探究结论: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5)小明联想到质量等于密度与体积的乘积,由此推想:物体排开液体的      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6)深入分析处理数据后,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      
18、如图甲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物体,保持静止:当物体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g=10N/kg)求:

(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2)物体的体积V?
(3)物体的密度ρ?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9.2 阿基米德原理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