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无锡宜兴市丁蜀学区初二月考物理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 . 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C . 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D . 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2、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
A .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dm
B . 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
C .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D . 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
3、小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
A . 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B . 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C . 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D . 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 . 上课了,学校附近的歌舞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
B . 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
C . 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
D . 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5、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人类的用水问题,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出来,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A . 汽化和凝固
B . 汽化和凝华
C . 汽化和液化
D . 升华和凝华
6、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 .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 “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7、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呐利用次声波探测鱼群
B . 汽车导航仪利用电磁波导航
C . 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
D . 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紫外线进行侦察




8、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如图,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9、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 . 30cm
B . 20cm
C . 10cm
D . 5cm
10、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 . 3:2
B . 3:1
C . 3:4
D . 4:3
1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
1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
A .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
B .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1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 .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日食
B .
水中倒影
C .
小孔成像
D .
“折断”的铅笔




15、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当神八和天宫1号在太空成功对接时,我们看到了强烈的碰撞,却丝毫没听到碰撞声,原因是 .
2、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
(2)小丽常见妈妈从商场买来的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保鲜膜可以减少水分的 .
4、“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所说的桃花红的原因是桃花 (“反射”或“吸收”)红光;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这三种色光合成的.
5、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20°角.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500s,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为 km. 2011年12月10晚出现了近几年来“最美月全食”(如图),它的形成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
6、如图所示的透镜是 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7、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 (凸/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 (正立/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8、如图所示,一束光以60°的入射角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反射角等于 度,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

9、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个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的位置如图所示,两名运动员中 跑得更快,这是因为在相等的 内该运动员通过的路程较大.物理学中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0、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m,当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另外城市高楼的地下停车场内,在拐角处都安装有大型的 (填凸面镜或凹面镜),防止出现撞车事故.

12、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 是入射光线,玻璃在 (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CD面的下方).

三、实验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

(1)分析图象可知:冰块熔化过程持续 min,此过程需 (吸热∕放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2)由以上分析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是: .
2、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 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都是45°,于是实验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入射角的大小等于反射角的大小,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有什么问题吗?
① ;② .
(2)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靠近/远离)ON.
(3)实验小组的同学想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他们应该如何去做? .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现象和数据如表:(单位:cm)
序号 | 焦距 | 物距 | 像距 | 像的正倒 | 序号 | 焦距 | 物距 | 像距 | 像的正倒 |
① | 14 | 20 | 47 | 倒立 | ④ | 16 | 20 | 80 | 倒立 |
② | 14 | 30 | 26 | 倒立 | ⑤ | 16 | 30 | 34 | 倒立 |
③ | 14 | 40 | 22 | 倒立 | ⑥ | 16 | 40 | 27 | 倒立 |
(1)比较序号①、②、③(或④、⑤、⑥)的数据,可知:当 相同时,物距越长,像距越 .
(2)比较序号为 的数据可知:当 相同时,焦距越长,则像距越 .
(3)在上述实验中,对调光屏与蜡烛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幕上成清晰的像,理由是 .
(4)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无法出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5、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请你指出图1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 .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0 | 92 | 96 | 98 | 98 | 98 | 98 | 98 |
第2min温度计示数如图1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3)图2图 (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 ℃.
(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5)加热过程中发现,水烧开所需时间太长,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
(6)该装置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烧杯上“纸盖”的作用是 .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若 ,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5)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6)使用“棋子”做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请你设想一种改进的方法: .
四、作图题(共1小题)
1、作图.
① 作出图1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② 请画出图2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③如图3,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折射角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