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題(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題2分,共30分)(共15小题)

1、

哈尔滨是一座有品位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中央大街就是一条中西方文化完美结合的长廊,其中教育书店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典型欧式建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书店地面的大理石属于合成材料 B . 教育书店以其沉静的色调、朴素的修饰创造出高雅的氛围 C . 铸铁的曲线栏杆,表面喷漆为了美观的同时也为了防锈 D . 书店与马迭尔宾馆等建筑一起共同创造并影响着中央大街乃至整个城市的风貌
2、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石墨导电 B . 相互刻划 C . 活性炭净水 D . 钟乳石的形成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炉具清洁剂可去除水壶中的水垢 B . 炒菜时油锅内的油着火,可用锅盖或加入青菜灭火 C . 处理聚氯乙烯塑料时,要将其焚烧 D . 纤维素虽然属于糖类,但不能被人体消化.因此,不要食用含纤维素的食物
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 C . 倾倒二氧化碳 D . 用滴管取用液体药品
5、如图所示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 碳酸氢钠用于灭火 B . 聚乙烯用于不粘锅内胆 C . 氮气用于霓虹灯 D . 木炭用于炼钢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黑色的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银白色 B . 氢氧化镁加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C . 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无色溶液变为红色 D . 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刚开始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 .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2CuO B . 用石灰水刷墙,墙壁逐渐变白变硬:Ca(OH)2+CO2═CaCO3↓+H2O C . 镁和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D . 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8、

玉米、高粱和薯类经过发酵、蒸馏制得的乙醇被称为“绿色汽油”.乙醇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B . 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 C . 乙醇分子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 . 乙醇能和水任意比互溶,具有可燃性
9、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缺硒可能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适量食用富硒大米是防止缺硒的好办法 B . 氯、硫、钾、钠、锌、钙都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 C . 亚硝酸钠有毒,且外观和食盐相似,但有时可以适量放在肉制品中防腐 D . 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的鱼虾,会引起蛋白质变性,不能食用
10、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金属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只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 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太阳能都是清洁的新能源 C . 水资源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53% D . 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利用其成分可生产化肥、炼钢、化工产品等
11、对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B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A . A B . B C . C D . D
12、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将t2℃时c的接近饱和的溶液降温到t1℃时可得到c的饱和溶液 B . 在t1时,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至t1℃只有c不析出晶体 D . 当a中含有少量c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法提纯a
1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B

硝酸铵和硫酸钾

加氢氧化钙研磨

加适量的水观察是否溶解

C

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

观察颜色

点燃闻气味

D

铁粉和氧化铜

用磁铁吸引

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14、除去如表所示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O固体

碳粉

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固体混合物

B

KCl溶液

KOH

加适量的氯化镁,充分反应后过滤

C

CO2气体

HCl气体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硫酸

A . A B . B C . C D . D
15、向20g纯碱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加人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将滤液蒸干,得固体21.1g,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A . 37% B . 47% C . 53% D . 63%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共8小题)

1、哈尔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常使用填充棉花的棉衣来保暖.

(1)棉花属于纤维中的,将涤纶和棉纤维等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            

(2)植物体内常见的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高分子)的化学式为      ;糖类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      

(3)

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为了抵御低温以及防止叶片发黄,可适当施用的化肥是(写一个化学式)      


2、

请阅读以下两则消息,回答下列问题:

消息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450万辆,连续七年蝉联全球第一.

消息二: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

(1)庞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后面是日益拥堵的交通和每天排放的成千上万吨的“尾气”,燃油汽车尾气中含有        和      等空气污染物.

(2)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3.2万辆,一般使用锂电池为储能装置,则纯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      

(3)为了降低汽车能耗,汽车材料逐渐向轻量化转变.例如:用铝合金代替铁合金,因为铝和铁在物理性质上相比较具有      等优点.

a.耐腐蚀    b.密度小   c.硬度大

(4)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化学教授乔治.欧拉研究出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用氢分子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将其直接转化为甲醇(CH3OH)燃料的方法,转化率高达79%,同时生成一种常见液体.该研究既可去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生成的甲醇还能作为汽油的替代燃料.请写出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3、

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在此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名称);

(3)此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比为      

4、分类和类比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1)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以按组成、性质、用途等.请你将下列物质按自己的标准分类: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氧气、氮气分类标准:      .包含物质      .(填化学式)

(2)在九年化学书附录I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中,有些物质溶解性用“一”表示,说明该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会发生“水解”反应.例如碳酸铝遇水就会发生“水解”反应:

Al2(CO32+3H2O═2Al(OH)3↓+3CO2↑,据此信息请同学们写出碳酸铁遇水后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答两点).

5、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高锰酸钾、稀盐酸、石灰石、火柴及以下仪器:

(1)根据如图1所示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仪器有      (填序号).

(2)若补充仪器和一种什么用品?

(3)

在制取CO2的实验中,小明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目的是想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如图2),当收集完CO2后,如图所示夹上止水夹,则在长颈漏斗内能观察到液面的变化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请你评价小明的改进实验有无价值,并说明理由      

6、

如图所示是A~F相互间的关系,如用“→“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用“﹣”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已知A、E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氧化物,在通常情况下E为气体,A为红棕色固体,B为金属单质,C的水溶液为蓝色.C、D、F又分别属于酸、碱、盐中的一种,且都含有请结合初中多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写出六种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2)A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足量的F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4)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


7、

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图实验:

(1)【观察与讨论1】取一定量的稀盐酸,分别加入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此滴加过程中,甲试管里会观察到      .;乙试管中观察到      .,从而可以说明两种物质已经发生了反应.

(2)【观察与讨论2】甲同学先将废液倒入废液缸后,乙同学又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则甲、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            (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科学处理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含有NaCl、CaCl2;乙同学猜想:含有NaCl、Na2CO3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自己猜想不成立,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则甲猜想不成立,自己猜想成立.

(3)【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4)【总结与交流】通过上述探究过程,请你总结出在确定溶液混合后溶质成分时,往往要结合            ,才能使后续的实验简单明了,从而快速准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

8、

实验室有一些硫酸钠和碳酸钠混合的白色粉末,老师让小明利用这些白色粉末,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请结合实验及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求解生成沉淀质量X的比例式为      

(3)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硫酸钠和碳酸钠的质量比为      

(5)加人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6)如配制实验中所需的稀硫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