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盐城建湖县城南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初二月考物理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 .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 .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 .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 所成的像是实像
B . 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 . 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D . 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3、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声音是一种波
C . 声音具有能量
D .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4、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 . 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 . 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 . 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 . 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 . 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 . 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 . 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6、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纸锅能将水烧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低
B . 将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水会凝固成冰
C . 夏天在地上洒水能降温,是利用了水的升华吸热
D .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7、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 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 . 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 . 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D .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8、站在平面镜前面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他的像变大
B . 他的像变小
C . 他的像不变
D . 不能确定,要看距离的远近
9、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 .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 .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 .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10、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A . M点
B . N点
C . P点
D . Q点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 . 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 .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D . 凹透镜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12、如图所示,B为AC的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

A . 应该放在A、B之间的某处
B . 应该放在B、C之间的某处
C . 应该放在B点
D . 可能放在蜡烛的左侧某处
13、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 .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 .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 .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 . 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4、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直到加满的过程中,光斑将( )
A . 仍在原来位置
B . 向右移动后静止
C . 向左移动后静止
D . 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15、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 .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2、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 时,要 (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3、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 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 ,这种物态变化会 热.
4、太阳光穿过浓密的树叶孔隙,在地面上形成明亮的光斑;当太阳光正对凸透镜,有时也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前者光斑的形成说明 ,后者光斑的形成说明 .
5、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 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6、阳春三月,漫步于蝴蝶泉湖畔,你会看到“蝶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景,“蝶在水中飞”中的“蝶”是由光的 形成的,“鱼在云中游”中的“鱼”是由光的 形成的.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 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说明它是 像;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 (上/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
7、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湖水深7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湖面 m.
8、小红在池塘边观察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如图,此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的度数是 .

9、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是 ,反射角等于 度.

三、实验题(共5小题)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郑能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玻璃板中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


(1)为了探索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他拿出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则蜡烛B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 ,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
(2)郑能同学还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 m.
2、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0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理由是 .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30° | 30° |
2 | 40° | 40° |
3 | 60° | 60° |
(3)在图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0(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 .
3、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一、二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 组.
(2)图丙是他们实验中观察水沸腾 (前/时)出现的情景.
(3)当温度接近90℃时,三组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可以判断第 min记录的数据有误,但得知水的沸点是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85 | 87 | 89 | 88 | 94 | 96 | 97 | 98 | 98 | 98 |
(4)以上各组同学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若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 (升高/不变/降低).
(5)图丁是三、四两小组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得到的a、b两种不同图象,由图象可知 (a/b)液体先沸腾,其原因可能是水的 (初温/体积/沸点)不同.
4、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
5、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由AD两图的实验 (能/不能)得出结论,原因是 .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四、作图题(共1小题)
1、按要求作图:
① 如图甲MN为空气与水的分界面,AO为入射光线,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② 根据图乙中的入射光线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③分别画出图丙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