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测试(二)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0小题)

1、1889年2月,日本政府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了“御赐”的《日本帝国宪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889年日本宪法内容的是()

A . 天皇掌握绝对的权力 B . 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 C . 天皇有权召开和解散议会 D . 天皇可以对外宣战和媾和
2、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 . 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 . 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 .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 . 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3、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条件是(  )
A . 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有利的国际环境 C . 改革派与天皇结成联盟 D . 改革派采取了割据富强的策略
4、直到19世纪上半期,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依然在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的含义是(    )
A . 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B .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 .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 . 封锁边界固守边疆
5、图片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

1872年东京——横滨铁路通车

A . “文明开化”政策 B . “殖产兴业”政策 C . 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 D . 强化军事改革的政策
6、改革,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甲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明治维新;乙类——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其分类标准是(    )
A . 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目的 B . 是否是向外国学习的改革 C . 是否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 . 是否改变原来社会性质
7、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
A . 废藩置县 B . 发展近代教育 C . 实行征兵制 D . 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8、在世界近现代史的长河中,崛起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强国,如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相似。这一共同原因是(    )
A . 和平崛起 B . 制度创新 C . 武力掠夺 D . 民主强国
9、尊攘派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主要是因为(    )
A . 当时日本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 . 尊攘派领导人优柔寡断 C . 尊攘派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 D . 幕府实力十分强大
10、明治维新三杰之一大久保利通认为:“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该主张主要强调的是(    )
A . 政府引导民间投资 B . 对外扩张获取原料 C . 注重发展近代工业 D . 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1、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出版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进一步指出,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海权论的鼻祖。

——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19世纪是一个海洋的时代,世界各大强国无不加强海军纷纷向外扩张。……日本在明治三年(1869年)五月即订下“二十年海军扩张计划”,按部就班,逐步实施,而将其海军纳入正轨。十五年(1882年),又提出“八年造舰计划”,将其舰艇大加扩充。在海军经费方面也相应地不断增多,……为了扩充海军经费,其政府并发行“海军公债”,追加海军预算,征课华族累进税,鼓励陆海军及驻外人员捐献每月部分所得。甚至明治天皇亦先后拨出宫中用费60余万元,充作海军经费,以示倡导。……日本旨在对外扩张,故其海军战略亦具积极性和攻击性。

——王家俭《甲午海战挫败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清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自是年起,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摘编自《清朝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近代历史知识概括海权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日本在海军建设方面的特点。
(3)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枢轴,几百权利皆由来于此。”依此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材料二: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

材料三:“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竟都无法建立。”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藤博文说:“统治大权大别有二,曰立法权,曰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因为国家乃一公体而非私体,究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行其大权。”

材料四:宪法只涉及有关帝国政治的大纲目,其条文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顺应将来国运的发展而伸缩自如。

——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

(1)据材料一,1889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如何?
(2)据材料二,1889年日本宪法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有什么关系?
(3)据材料评价1889年日本宪法。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维新政府原本试图通过官营企业的形式进行工业化,但在官营企业亏损后即将其下放给了带有许多封建要素的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

——改编自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

材料二:日本近代棉纺织品国内总消费情况(单位:千捆)

年度

国内总消费

(A+B)

消费来源

国内生产(A)

国外输入(B)

1887—1888

327(100)

58(18)

269(82)

1889—1890

428(100)

178(42)

250(58)

1891—1892

514(100)

374(73)

140(27)

1893—1894

646(100)

527(82)

119(18)

1895—1896

930(100)

812(87)

118(13)

——(日)高村直助《日本纺织业史序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政策对日本民主政治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测试(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