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二、语言表达(共1小题)
这条信息真的骇人听闻吗?①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②在现代人被各种电子屏幕包围而成“屏奴”的当下,这组调查数据凸显了我国“屏奴”群体日益低龄化。在网络世界,很多父母眼里还形同陌路的“摩尔庄园”,却在众多孩子心里扎下了根。③在“庄园”里,小朋友们有着忙不完的活儿:买新衣服、布置居室、赡养宠物、播种蔬菜、打工挣钱 , ④这不仅消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会误入歧途。
三、句子默写(共1小题)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马二先生游西湖
吴敬梓
①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掮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到觉得有些滋味。
②吃完了出来,看见西湖沿上柳阴下系着两只船,那船上女客在那里换衣裳:一个脱去元色外套,换了一件水田披风,一个脱去天青外套,换了一件玉色绣的八团衣服;一个中年的脱去宝蓝缎衫,换了一件天青缎二色金的绣衫。那些跟从的女客,十几个人,也都换了衣裳。这三位女客,一位跟前一个丫鬟,手持黑纱团香扇替他遮着日头,缓步上岸;那头上珍珠的白光,直射多远,裙上环佩,叮叮的响。马二先生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
③往前走过了六桥,转个湾,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马二先生欲待回家,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顽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顽?”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①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② , 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④出来过了雷峰,远远望见高高下下,许多房子,盖着琉璃瓦,曲曲折折,无数的朱红栏杆;马二先生走到跟前,看见一个极高的山门,一个直匾,金字,上写着“敕赐净慈禅寺”,山门傍边一个小门。马二先生走了进去,一个大宽展的院落,地下都是水磨的砖,才进二道山门,两边廊上都是几十层极高的阶级。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都穿的是锦绣衣服,风吹起来,身上的香一阵阵的扑人鼻子。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幅乌黑的脸,腆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靴,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里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上面一个横匾,金书“南屏”两字,——吃了一碗茶。柜上摆着许多碟子:桔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不论好歹,吃了一饱。马二先生也倦了,直着脚,跑进清波门,到了下处关门睡了;因为走多了路,在下处睡了一天。
⑤第三日起来,要到城隍山走走,城隍山就是吴山,就在城中,马二先生走不多远,已到了山脚下。望着几十层阶级,走了上去,横过来又是几十层阶级,马二先生一气走上,不觉气喘。看见一个大庙门前卖茶,吃了一碗。进去见是吴相国伍公之庙。马二先生作了个揖,逐细的把匾联看了一遍。又走上去,就像没有路的一般,左边一个门,门上钉着一个匾,匾上“片石居”三个字,里面也想是个花园,有些楼阁。
⑥马二先生步了进去,看见窗棂关着,马二先生在门外望里张了一张,见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摆着一座香炉,众人围着,像是请仙的意思。马二先生想道:“这是他们请仙判断功名大事,我也进去问一问。”站了一会,望见那人磕头起来,傍边人道:“请了一个才女来了。”马二先生听了暗笑。又一会,一个问道:“可是李清照?”又一个问道:“可是苏若兰③?”又一个拍手道:“原来是朱淑真④!”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又转过两个湾,上了几层阶级,只见平坦的一条大街,左边靠着山,一路有几个庙宇;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屋后一进,窗子大开着,空空阔阔,一眼隐隐望得见钱塘江。那房子:也有卖酒的,也有卖耍货的,也有卖饺儿的,也有卖面的,也有卖茶的,也有测字算命的。庙门口都摆的是茶桌子。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
(《儒林外史》节选)
【注】①仁宗皇帝:指宋仁宗赵祯,1022-1063年在位。②笏板: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③苏若兰:魏晋大才女,回文诗之集大成者。④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
【原文】第①节: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到觉得有些滋味。
【批注】自奉颇俭,愈觉其倾囊助人为难能矣。不可饥其贪馋之相也。
①回顾原著马二先生的相关内容,概述一件其倾囊助人的事例。
②马二先生游览西湖,眼中似乎不见美景,只见美食,作者是在“饥其贪馋之相”吗?谈谈你的理解。
③参照以上“批注”,给下面描写马二先生言行的两个句子,各写一条批注。
【甲】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
【乙】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
A: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有助于理解小说的主题。根据提示将表格填写完整。
小说 |
结构特点 |
主题理解 |
《儒林外史》 |
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小说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
① |
《简·爱》 |
② |
小说通过主人公简˙爱在逆境中的成长经历及其与罗彻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追求自由平等、维护独立人格的坚强女性。 |
B:吴敬梓和契诃夫在《儒林外史》《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讽刺艺术。根据提示将表格填写完整。
小说 |
讽刺对象 |
讽刺手法举例 |
《儒林外史》 |
封建社会众多士人 |
① |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
② |
《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时,短短时间里,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态度也发生变化。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突出,极具讽刺效果。 |
谈作文
朱光潜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工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工夫做出来的呢?
近来看见一段文章,是从托尔斯泰的儿子所做的《回想录》里面译出来的,觉得是青年作者应该悬为座右铭的,他说:“《安娜·卡列尼娜》初登俄报时,底页都须寄吾父亲自己校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她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过底页。次晨,她便把他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誊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于是把稿子再拿去改过。再誊清一遍。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
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划线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霸若因为要描写吉普赛野人生活,便自己去和他们同住,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做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①概述托尔斯泰的儿子《回想录》里叙述的故事。
②结合作者论述的观点,谈谈这一处大段引用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③对于“学文”来说,“临贴”和“写生”具体指什么?
①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人们会以为这样咬文嚼字是迂腐。)
②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愧死。)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王冕
(明)宋濂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①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鶱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②。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
未几,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皇帝③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注】①伊、吕:指伊尹、吕尚,皆古代著名贤相。②杨补之:南宋著名书画家,善画梅。③皇帝: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示例: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
面对别人的斥骂,王冕并不争辩,而是以“我不狂妄,还有谁狂妄呢”来回应。这是对一众目光短浅者的蔑视,凸显了其遗世独立的品性。
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
六、诗歌鉴赏(共1小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①)
(宋)张先②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②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张先善于写“影”,据说因为他的诗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等写影妙句,而有“张三影”的美名。
这首词写得富有生活情趣。上片描写的是 的热闹场面;下片描写的是夜间赏月的 。
七、小作文(共1小题)
八、命题作文(共1小题)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豪迈的告别……告别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决定。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们在一次次告别中成长,有些伤感,也蕴藏着希望。
要求:①请在“告别”前或后加上适当的词语(当然你也可以不加),拟一个作文题,写一篇600至800字的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