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兴化顾庄学区三校初二上期第三次月考物理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 . 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 .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 . 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 .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2、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 .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 正立、放大的虚像
3、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道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B . 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 C . 用久了的电灯泡玻璃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发生了汽化和凝固现象 D . 雾、露是水的气态,霜是水的固态。
5、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

A . 绿叶黄花 B . 黑叶红花 C . 黑叶黑花 D . 红叶红花
6、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   )

A . 反射现象 B . 折射现象 C . 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D . 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7、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干净的路面,这是因为(   )

A . 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 B . 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 C . 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漫反射 D . 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发生镜面反射
8、

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字与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 B . 此透镜只能成虚像 C . 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D . 此透镜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
9、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 . 投影仪 B . 照相机 C . 放大镜 D . 近视眼镜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置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 . 光屏向右移,能接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 . 光屏向左移,能接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 . 光屏向左移,能接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 .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受不到清晰的像
12、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 . 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 . 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 . 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
13、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选填“声波”或“红外线”或“紫外线”),这种波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014年11月,溧阳某钢铁厂液氧塔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发现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雪花的形成是      (物态变化名)过程,需      (吸/放)热.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借助水的      (物态变化名)止住泄漏.

3、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吸引了全球目光.指挥员的指挥声是通过      传播到每位士兵的耳中的,看上去队伍整齐划一,是因为      ;由于光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周边观看阅兵的群众能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4、在反射现象中,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入射角应为      ;如果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反射角为      

5、假日,小红与同学在湖边游玩,忽然他看到在平静的湖面上映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红说:“快来看,小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小红看到的“鸟”和“鱼”都是      (实像/虚像),她所看到的“鸟”是由光的       (反射/折射)形成,;她所看到的“鱼”是由光的      (反射/折射)形成。

6、日常生活中,炸麻花用油,煮饺子用水,这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      

7、美丽泰州,我的家。清晨运扬河畔,传来优美的琴声,它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里悬挂着“肃静”牌,在      减弱了噪声;街头的噪声监测仪上基本保持在50      左右。

8、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前者是由于光的      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光的      引起的。

9、师生用来整理仪表仪容的镜属于      镜,汽车车窗外的后视镜属于球面镜中      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属于      镜.

10、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 完成了太空授课,图甲是她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水球相当于      镜,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      像(选填“实”或“虚”),这种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李佳同学将一只透镜放在眼前10cm处玩赏时,被别的同学拍下了照片(如图乙),据此推断该透镜的焦距f满足的条件是f      10cm(选填“>”“<”或“=”).

11、投影仪能将文字和图象等信息投射到屏上,其镜头相当于一个      ,屏上出现的文字相对于投影仪内部发光元件产生的“文字”是一个      立放大的像.若需让屏上的文字变大,应将镜头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发光元件.

三、实验题(共7小题)

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请在图中分别做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2)为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2)
A . 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 . 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试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试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 . 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试验,测量每次试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3)研究完光的折射规律后,该实验小组某同学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


(3)
A . B . C . D .
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将一科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作用是      

3、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小明同学认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平面镜的后方,但具体在什么位置不能确定。经过思考,小明设计出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所示。这里利用了玻璃板既能       光线,又能       光线的特点。实验中选用橡皮泥的作用是       ,此操作过程需注意的       。如果紧靠在玻璃板背面放一块挡光板,则在蜡烛A的像A′和蜡烛B中,通过玻璃板仅能看见       .


4、2014年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

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      而形成的      像,真正的虾在水中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      (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      (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cm B.7cm C.9cm D.10crn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      (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      (左/右)移.

5、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      是15.0cm。

(2)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      位置。

(3)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       (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4)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近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这就是远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      (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D、A。(填选项前的字母)

A.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C、D步骤

B.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

D.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

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

(2)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2)
A . 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 . 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小明实验时所用的凸透镜焦距f=10cm,当蜡烛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接着把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4)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逐渐向      移动.

四、作图题(共1小题)

1、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A′为A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作出像A′B′

(2)如图乙所示,一束光垂直射向一顶角为30°的玻璃三棱镜,请在图中画出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

(3)如图表示分别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是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江苏兴化顾庄学区三校初二上期第三次月考物理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