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3月质量监测(二)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2小题)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交通的起步阶段。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开辟道路、开凿河渠、完善邮驿和馆舍,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政府继续整修道路,建设交通干线,完善驿馆,健全交通法令,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同时开凿大运河,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扬州、广州、泉州、明州成为著名的贸易港口。元朝政府整治河运,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同时政府通过修建道路,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利用海运运送南方的粮食供应大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逐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步伐,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胡希捷《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
材料: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各项应税财产而征收的一种直接税。它最早由18世纪末的英国提出、实行,目的是为了缓解拿破仑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由于利益集团的反对,战争后被废除。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又逐渐完善了个人所得税体制。该税制不仅增加了国家税收,也减轻了中下层民众的负担。美国内战时期,北方联邦议会也制定了个人所得税法,但因与宪法不符未生效。20世纪初以来,美国也通过各种途径逐渐确立了个人所得税税制。
1911年,清政府起草了《所得税章程》,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开征个人所得税,但因为清政府的垮台而夭折。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资本主义国家税制,颁布相应条例,建立、推行个人所得税税制,但后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其名存实亡。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得税于1959年废止。1980年,我国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94年,国务院整合了相应法规,发布了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条例。1994年到201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已五次调整和提高免征额。
——摘编自郭家宏《论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政政策》、徐波《中外个人所得税制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个人所得税”这主题,提炼论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论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材料: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从军机处分出部分人员组建了总理衙门。设立之初,官制仿照军机处。自成立以来,改革呼声不断,尤其是粤督陶模在1901年提出政府要设十部,外务部位居第二;袁世凯也号召政府将礼仪性外交活动制度化。清末“新政”时期,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设立外务部,作为中国第一个常设的近代性质的外交机构,且“班列六部之前”。外务部参考西方外交体制,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人才培训机构储才馆,并对职员选用、工作、晋升做了专业规划和规范。改革之后,官员大部分“都在国外学习或在驻外使馆工作过”。外务部完成了外交礼仪的近代化、制度化,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
——摘编自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
材料:从1945年至1950年6月以前,国际上从来没有人对台湾回归中国这个问题提出异议。1949年12月13日,美国国务院发给其驻外使节的关于台湾的政策宣示写明:“从历史上和地理上来看,它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后仅两天,尽管中国当时并非交战一方,杜鲁门却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同时宣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1950年7月31日,杜鲁门政府与蒋介石集团商定,美军与蒋军,“共同防守”台湾。8月28日,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演说中露骨地说,美国必须控制台湾,以便美国“用空军控制自海参崴至新加坡的每一亚洲的海港”。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孟宪彝(1864—1924),在1908至1915年间担任长春府知府,署理长春内政和对外交涉。孟宪彝到任后,开始大力经营商埠地规划,进行市政建设,在与绅商商议后以集股形式开创一营利的兴业公司。时文记载,长春“戏园以外,茶饭庄、说书场、杂技场星罗棋布。”孟宪彝任用一批富有学识经验或者留学人员直接主持或参与相关事务的管理或实施。孟宪彝主持的以中医为主的医学研究所及西医业逐渐在长春兴起。孟宪彝还经常到长春各中小学堂参观学生上课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演讲、训导,教以“业精于勤”、“学以致用”等道理。经孟宪彝审核后的《长春日报》于1909年正式发行。清末民初,日俄两国在长春激烈争夺,孟宪彝从维护本国权利出发办理对外交涉,却因为“国势衰弱又当变乱之秋,而我之军警人民程度太低,事事不能见重于外人”,深感“交涉处处为难,可为浩叹!”。
——据《孟宪彝日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