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中考历史专题模拟试卷(之世界古代史专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共25小题)

1、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由此推断,该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    )

A . 毁灭了东西方文化 B .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C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 . 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2、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被称为(    )
A . 分封制 B . 奴隶制度 C . 等级制度 D . 种姓制度
3、如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著名历史遗迹之一,它反映的是(  )

A . 古巴比伦文明 B . 古埃及文明 C . 古印度文明 D . 中国文明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 . 印度文明 B . 希腊文明 C . 古巴比伦文明 D . 埃及文明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源于(  )
A . 古巴比伦 B . 古埃及 C . 古印度 D . 古希腊
6、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希腊文明包括(  )

①雅典民主政治   ②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③君主专制制度   ④帕特农神庙    ⑤基督教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7、在雅典全国大约20余万人口中,能够充分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有约三四万男性公民,大量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被排斥于雅典民主政治之外。材料说明(  )
A . 政权掌握在绝大多数人手里 B . 所有雅典人均亨有平等权利 C . 国家大事由全体公民讨论决定 D . 雅典民主只是部分人的民主
8、《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学系统的形成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
9、古代文明的生产生活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古希腊文明的特征为(  )
A . 农耕文明 B . 游牧文明 C . 海洋文明 D . 大陆文明
10、早期基督教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的思想。这一变化导致的结果是(  )
A . 罗马统治者承认并定基督教为国教 B .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C .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D .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11、公元前7世纪中期,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形式,日本效仿中国奋起改革。下列对这一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B . 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C .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 . 使日本走上了奴隶制社会
12、穆罕默德告诫人们只有信仰安拉,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会坠入地狱。他的相关言论被后人编成《古兰经》。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是(  )
A . 佛教 B . 伊斯兰教 C . 道教 D . 基督教
13、每年12月25日是圣诞节,又称“耶诞节”,这一西方传统节日与下列哪个宗教有关(  )
A . 佛教 B . 犹太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14、“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A . 梭伦改革后的希腊 B . 幕府统治时的日本 C . 中世纪西欧 D . 拜占庭帝国
15、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色。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和农民生活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 . 从9世纪开始,庄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流行开来 B . 庄园内的“直领地”由领主耕种,“份地”由佃户耕种 C . 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中的自由农民的上地 D . 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没有固定开庭地点
16、12世纪时,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时的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 得到了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B .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在西欧的传播 C .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17、在古代世界,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间的矛盾与碰撞。这个过程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下列哪一国不是人类历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
A . 波斯帝国 B . 亚历山大帝国 C . 罗马帝国 D . 俄罗斯帝国
18、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 .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 .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 .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19、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其发明者是(  )
A . 古印度人 B . 阿拉伯 C . 法兰克人 D . 古罗马人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是(  )
A . 传播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 B . 传播了从0到9的计数法 C . 传播了伊斯兰教 D . 阿拉伯人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向往
21、公元前333年在伊苏斯平原进行交战的双方是(  )
A . 希腊联军和波斯帝国 B . 马其顿王国和波斯帝国 C . 马其顿王国和古巴比伦王国 D . 希腊联军和马其顿王国
22、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为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为175天。在娱乐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的费用皆由国库支出。这段材料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  )
A . 农业发展停滞 B . 工商业开始出现大衰退 C . 统治者奢侈腐化 D .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3、《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 利用法律稳固帝国的秩序 B . 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 C . 强调法律在战时或平时的作用 D . 宣扬法律的作用强于武器
24、拉松赛跑是不设世界纪录的奥运项目,它起源于古代东西方第一次大规模区域文明之间的暴力冲突。这次文明冲突是指(  )
A . 布匿战争 B . 希波战争 C . 成吉思汗西征 D . 亚历山大东征
25、“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中的“吾”和“吾师”分别是(  )
A .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B .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C .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 D . 苏格拉底 德谟克利特

二、材料问答题。(第26题6分,第27题9分,第28题10分,共25分。)(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
(2)材料一中的上下级之间分别叫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观念?
(3)根据材料二,结合材料一,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材料二: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大学发展起来,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材料三: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搅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字。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光挥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罗马建筑代表性建筑有哪些?(任举一例)罗马还创造什么历法?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对大学的发展统治者是什么态度?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出阿拉伯人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代表性阿拉伯文化。
(4)综上所述,概括科学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制就进行了许多尝试与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石柱上面镌刻了282条法典条文,这些条文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材料二: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材料四: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在习惯”的字样。

(1)材料一中的“法典”指的是什么法典?石柱上面的282条法典条文是用什么文字镌刻的?
(2)材料二中的“人”赞颂的是古代雅典在世界上率先创立的什么制度?它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查士丁尼法典》是哪个国家的法律汇编?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它颁布的目的什么?
(4)材料四中“王在议会”,法在习惯,体现出英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这政治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5)结合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民主法制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2019学年中考历史专题模拟试卷(之世界古代史专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