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测试(一)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9小题)
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
时间 | 国家 | 代表性展品 |
1876年 | 中国 |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
1876年 | 美国 |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
2010年 | 中国 |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
2010年 | 美国 |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
国家/集团 | 总部数量 | 国家/集团 | 总部数量 |
美国 | 179 | 瑞士 | 11 |
欧盟 | 148 | 中国 | 10 |
日本 | 107 | 澳大利亚 | 7 |
加拿大 | 12 | 巴西 | 3 |
韩国 | 12 | 其他 | 11 |
时间国家类型 | 高收入国家 | 中等收入国家 | 中低收入国家 | 低收入国家 |
1980年 | 38% | 43% | 42% | 30% |
1996年 | 40% | 52% | 52% | 42% |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
1500—20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
时期 |
国家 |
主要力量源泉 |
16世纪 |
西班牙 |
黄金、殖民贸易、雇拥军、王朝联系 |
17世纪 |
荷兰 |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
18世纪 |
法国 |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
19世纪 |
英国 |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 |
20世纪 |
美国 |
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
——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综合上述表格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具体合理,史论结合)。
材料一: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