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二)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年份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脚踏车 | 机器脚踏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1889 | 689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项目 | 年代 | |||
1948—1966 | 1967—1976 | 1977—1986 | 1987—1996 | |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 36.6 | 28.8 | 12.66 | 15.6 |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 30.5 | 23.5 | 15.1 | 13.9 |
学历 | 10.6 | 11.7 | 12.6 | 25.3 |
清政府向外国借款修建(见备注) | 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 | 清政府独立筹资 | 官商合办 | |
里程(公里) | 4171.2 | 2746.1 | 1042.4 | 1042.4 |
占总里程比例 | 46.3% | 30.5% | 11.5% | 11.5% |
备注:帝国主义列强攫取中国铁路权的方式,或是强制清政府签订某种文书,作出让予;或是支持、指使其本国金融组织,取得贷款投资权益。
年份 | 家庭人均纯收入(1978年=100) | 食品支出(%) | 交通通讯支出(%) |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
1985 | 268.9 | 57.79 | 1.8 | 3.9 |
1990 | 311 | 58.80 | 1.44 | 5.37 |
1995 | 383.6 | 58.2 | 2.58 | 7.81 |
2000 | 483.4 | 49.13 | 5.58 | 11.18 |
2005 | 624.5 | 45.48 | 9.59 | 11.58 |
类别 | 篇数 | 比例 |
列强在中国 | 215 | 47.4% |
经济/财政/商务 | 87 | 19.2% |
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 19 | 4.2% |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
材料一: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1600年,伦敦有25万人,约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诺里奇的16倍。到1801年,当一大批工业城市兴起后,伦敦人口达96万,仍是当时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的11.4倍。伦敦都市区域扩大很快,远远超出旧城的范围,城市建筑沿着主要公路和铁路向郊外延伸,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沃克、格林尼治、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区——大伦敦市。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新的城市用语。
时间 |
新的城市用语 |
1872 |
租界、洋房、接声筒、礼拜、女王、大菜、啤酒、马车、香水、洋肥皂、欧洲、风扇、自鸣钟、马路、地球、风雨针、电表 |
1893 |
洋场、租界、工部局、煤气灯、电气灯、电报、电杆、地火、抛球场、东洋车、马路、外国戏院 |
1906 |
地球、铁路、轮船、工程局、洋场、公会、警察、公家花园、博物馆、商品陈列所、会审公堂、外国律师、领事、西商总会、洋务局、制造局、招商局、学务总会、女学堂、师范学堂、商会、银行、公司、印书局等 |
——据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整理
材料一:两汉之际、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以及此后割据的战争造成3000多万人口损失;隋末农民战争后,人口由5000万下降到1500万,明末战乱造成4000万人口损失;新政权确立和逐渐巩固后,人口又出现回升和发展。据西汉元始二年数据显示,北方人口在中国占比可能超过71%,唐宋之际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12世纪初,南方人口占比已达到63%。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在资本积累和技术革新上,人民政府付出了极大努力,但是人均意义上的变化远不如总量成绩那样糧眼。从1954年到197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8倍,但是人均可分配到的粮食基本上维持在1954年的水平上。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豆建春《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就业人口数量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人口数量提高1%可以使得经济增长水平提高约1.49个百分点;失去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如界有两个孩子,当疾病或意外事故夺走了儿女的生命的时候,其产生的后果要比独生子女家庭小。
——根据王会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可行性的实证分析》等文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