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共12小题)





下列对如图所示四个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将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质量叙述正确的是( )
(反应原理为:2NaCl+2H2O 2NaOH+H2↑+Cl2↑)
二、非选择题(共64分)(共5小题)
①将适量调味品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标号)
a.食盐 b.蔗糖 c.花生油
②将生石灰和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即为澄清石灰水,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溶液的性质
①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盐酸是纯净物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c.溶液的酸碱度可用石蕊溶液测定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常温下,将某固态物质A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Ⅰ(如图1),进行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b.往溶液Ⅱ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溶液呈红色,据此现象,写出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
③常温时,该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a.常温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g.
b.D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c.将A点状态的溶液变化到C点状态的操作步骤为 .
d.图中A,B,C三个点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关系是 .
生活中溶液有许多用途,例如:碘酒能用于杀菌消毒;请再举一个生活中溶液应用的实例 .
如图所示,两椭圆相交处表示两种化合物的共性,椭圆其余部分表示两物质的个性,“→”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主族 周期 | ⅠA(第一主族) | ⅡA(第二主族) | ⅢA(第三主族) |
第2周期 | |||
第3周期 | X | ||
第4周期 | Y |
①X处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Y处对应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 ;
②镓原子(Ca)的核外电子数为 ,其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形成镓离子,该离子符号为 .
物质甲和乙完全反应生成物质丙和丁,各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如表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分子示意图 |
a.甲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增加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3O2═2CO2+2H2O.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来制备氯气,反应原理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
①氯气是黄绿色且有毒的气体,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②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
③常温常压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装置B的作用为 ;
根据装置C判断,氯气的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
装置D的作用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发现问题】
制备过程中,因盐酸浓度下降导致反应停止,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装置A中反应后残余液中HCl的质量分数,提出两套测定方案如图3所示
方案Ⅰ中操作m的名称为 ,通过称量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残余液中HCl的质量分数,此测定方案是 (填“可行”或“不可行”)的,原因是 ;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当装置恢复至常温时,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为183.5mL,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残余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①为了保证方案Ⅱ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正确操作是:倾斜Y形管, (填标号)
a.将残余溶液转移到锌粒中 b.将锌粒转移到残余溶液中
②Y形管内空气对气体体积的测量 (填“有”或“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