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共12小题)

1、下列物质的利用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的是(  )

A . 福尔马林浸泡海鲜 B . 用氮气给食品保鲜 C . 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D . 大量使用亚硝酸钠腌制肉类
2、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木制茶几 B . 塑料脸盆 C . 羊毛围巾 D . 纯棉毛巾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使用肥皂水 B . 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 为节约用水,可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 . 为减少水体污染,要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4、复合肥硝酸钾(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3 B . +4 C . +5 D . +7
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 FeO﹣﹣氧化铁 B .  ﹣﹣1个钠离子 C . N2﹣﹣2个氮原子 D . NO﹣﹣1个一氧化氮分子
6、下列变化能证明水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 . 水结冰 B . 水蒸发 C . 冰融化 D . 水通电
7、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 取一定量的粗盐 B . 溶解 C . 过滤 D . 蒸发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 氢气作清洁燃料 C .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 石墨作电池电极
9、以下实验无法比较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 . 观察两种金属片的颜色 B . 铜片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 C . 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 . 铜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10、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MgSO4和BaCl2 B . HNO3和NaCl C . Ca(OH)2和Fe2(SO43 D . KOH和H2SO4
11、

下列对如图所示四个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 甲和丁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B . 乙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C .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定量实验,实验前需检查乙和丙装置的气密性 D . 为探究酸碱是否发生反应,丁实验必需准确量取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12、

将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质量叙述正确的是(  )

(反应原理为:2NaCl+2H2O 2NaOH+H2↑+Cl2↑)

A .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 . 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增大 C . 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D . 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二、非选择题(共64分)(共5小题)

1、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溶液的形成

①将适量调味品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标号)

a.食盐  b.蔗糖  c.花生油

②将生石灰和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即为澄清石灰水,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溶液的性质

①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盐酸是纯净物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c.溶液的酸碱度可用石蕊溶液测定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常温下,将某固态物质A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Ⅰ(如图1),进行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b.往溶液Ⅱ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溶液呈红色,据此现象,写出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③常温时,该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a.常温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g.

b.D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c.将A点状态的溶液变化到C点状态的操作步骤为      

d.图中A,B,C三个点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关系是      

(3)溶液的用途

生活中溶液有许多用途,例如:碘酒能用于杀菌消毒;请再举一个生活中溶液应用的实例      

2、

如图所示,两椭圆相交处表示两种化合物的共性,椭圆其余部分表示两物质的个性,“→”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若甲物质和碳酸钠属于同类别的化合物,写出“碳酸钠→甲”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3)若乙物质和碳酸钠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乙物质的名称是      ,常温下的状态是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写出“碳酸钠→乙”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4)写出乙物质与丙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3、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主族

周期

A(第一主族)

A(第二主族)

A(第三主族)

第2周期

第3周期

X

第4周期

Y

①X处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Y处对应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       ;

②镓原子(Ca)的核外电子数为       ,其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形成镓离子,该离子符号为       .

(2)

物质甲和乙完全反应生成物质丙和丁,各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如表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物质

分子示意图

a.甲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增加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3O2═2CO2+2H2O.

4、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a的仪器名称为      

(2)利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过程中,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点),从燃烧条件分析,加热过程中试管内的棉花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      (写名称,下同)和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      (填标号),该装置还能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来制备氯气,反应原理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

①氯气是黄绿色且有毒的气体,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②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

③常温常压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1)【回答问题】

装置B的作用为      

根据装置C判断,氯气的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

装置D的作用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发现问题】

制备过程中,因盐酸浓度下降导致反应停止,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装置A中反应后残余液中HCl的质量分数,提出两套测定方案如图3所示

方案Ⅰ中操作m的名称为      ,通过称量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残余液中HCl的质量分数,此测定方案是      (填“可行”或“不可行”)的,原因是      

(3)方案Ⅱ利用图2装置(固定仪器的装置已略)进行测定.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当装置恢复至常温时,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为183.5mL,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残余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反思讨论】

①为了保证方案Ⅱ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正确操作是:倾斜Y形管,      (填标号)

a.将残余溶液转移到锌粒中  b.将锌粒转移到残余溶液中

②Y形管内空气对气体体积的测量      (填“有”或“没有”)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