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1 氧气的制取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第3课时)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5小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不选用的药品是(   )
A . 高锰酸钾 B . 过氧化氢 C . 氯酸钾 D . 空气
2、工业制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属于物理变化 B . 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 C . 先收集到的氮气沸点较低 D . 有新物质氧气生成
3、下图表示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中的几个基本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 倾倒溶液 B . 收集氧气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验满
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B . 硫+氧气 二氧化硫 C .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D . 氢气+氧气
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3)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二、中档题(共4小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B . 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 .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可收集 D .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的双氧水
2、小华采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
A . 反应速率不变 B . 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C .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D .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 .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4、将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且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1)写出它们的名称:

A.      ;B.      ;C.      ;D.      ;E.      ;F.      

(2)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      作用,是这个反应的      

三、拓展题(共2小题)

1、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 ℃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⑵猜想与假设:      

⑶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⑷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毫升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⑸预测实验结果:

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      

⑹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      ,判断的理由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1 氧气的制取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第3课时)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