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A10联盟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0分) (共11小题)
流派 | 人物 | 思想语录 |
儒家 | 孟子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法家 | 管仲(为法家假借) | 强本事,去无用,然后民可使富 |
墨家 | 墨翟 | 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 |
商家 | 计然 | 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
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6.0分) (共5小题)
材料一:16-18世纪中国的农业又有了新的跃进。明清两代的农业著作大为增多,体现了农业的新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是农业的中心,16世纪引进的玉米和甘薯后来推广到全国,增加了全国粮食的总产量。除了粮食外的经济作物种植也有所发展,如桑、棉、简麻等。无论是农民还是地主,他们新的选择完全是从森利出发的,地主将一部分土地用于粮食以外的其他农产品生产。一部分农户开始了新的选择,放弃了作为主业的粮食生产,专门从事其他类型的农业,成为蚕农、棉农、茶户、果农等。
——摘编自薛国中《16至18世纪的中国农业革命》
材料二: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领布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改革家,如汤森德勋爵推广了四圃轮作制;苏格兰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种动力的脱拉机,解放了人力。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
——摘编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材料三:中国在1980-2010年间经历了其现代化(即带有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提高)的农业革命。把其与不同类型的农业革命相比,为我们说明的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980-2010)》
材料:在文化发展中,某一时代的主流文化(先进文化)并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同时产生并发展的,而是在某一局部地区首先产生并发展起来,随后向世界各地传播的。某一时代主流文化的首先发生、发展地区,就是该时代或该文化的“文化发展中心”。人类发展史表明,“文化发展中心”是不断转移的。
——摘编自韩民青《文化的转移》
依据材料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炼的观点予以论述。(要求:从材料信息中提炼一个观点,观点明确,论述过程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摘编自《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伴随着开中法的实行,山西商人迅速发展壮大,并且产生许多大盐商。但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专门机构能够保证开中法的严格实行,商人为了得到食盐所面临的困难非常大。即使是在理想的条件下,一个商人要完成这一交易也需要大约两年,甚至五六年时间。此外,在开中法逐渐提高门槛的局面下,只有能与官府匀结的大盐商才可以逐渐生存下来。
——摘编自《晋商研究》2008年第一辑
——摘编自时晓红《艰难的和平历程-北爱和平协议述评》
——摘编自徐卫红《雷沛鸿的教育理想及其时代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