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3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第3课时)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7小题)
1、在4P+5O2
2P2O5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 )

A . 31∶32∶142
B . 4∶5∶2
C . 124∶160∶284
D . 4∶10∶20
2、镁在氧气中燃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5克镁在3克氧气中反应生成8克氧化镁
B . 3克镁与5克氧气反应生成8克氧化镁
C . 4克镁与4克氧气反应生成8克氧化镁
D . 4.8克镁与3.2克氧气反应生成8克氧化镁
3、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8克A和5克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 )
A . 10克
B . 13克
C . 16克
D . 18克
4、加热31.6克高锰酸钾,当得到3克氧气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
A . K2MnO4和MnO2
B . KMnO4和MnO2
C . KMnO4、K2MnO4和MnO2
D . KMnO4和K2MnO4
5、已知A+3B=2C+3D中,2.3克A跟4.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 23
B . 46
C . 92
D . 96
6、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
B . 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
C . 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
D . 反应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
7、某同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克 |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克 |
|
过氧化氢溶液 |
二氧化锰 |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
68.0 |
0.1 |
66.5 |
请计算: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二、中档题(共4小题)
1、下列各组物质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常温下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
A . 分子数比为1∶1的CO和O2
B . 分子数比为3∶1的H2和O2
C . 质量比为1∶5的CH4和O2
D . 质量比为1∶3的C和O2
2、将10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并充分反应,发现还剩余1克氧气,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
A . 2∶8
B . 1∶9
C . 8∶2
D . 9∶1
3、某同学把3克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给定氧气的质量 |
6克 |
13克 |
8克 |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8.25克 |
11克 |
11克 |
(1)通过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一次实验中碳有剩余,剩余 克;
(3)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克;
(4)在三次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否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
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t0~t1和t4~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2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示意图。
三、拓展题(共3小题)
1、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
A . H2O2
B . H2O
C . KClO3
D . KMnO4
2、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硫酸钙晶体CaSO4·xH2O中的x值,做下列实验:将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晶体放在坩埚中加热至不再含结晶水:CaSO4·xH2O
CaSO4+xH2O,测得数据如下表:

物质 | 质量/克 |
坩埚+硫酸钙晶体 | 20.85 |
坩埚+硫酸钙 | 20.49 |
坩埚 | 19.13 |
根据测得的数据,得x值为( )
A . 1
B . 2
C . 3
D . 5
3、有A、B两种混合粉末,质量分别为m1、m2。A由CaCO3和KHCO3组成,B由MgCO3和NaHCO3组成。将A、B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均为w克(已知:KHCO3+HCl=K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5m1=21m2
B . 混合物A中CaCO3和KHCO3的质量比一定为1∶1
C . m1=m2
D . 混合物B中MgCO3和NaHCO3的质量比可为任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