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4.6 太阳系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8小题)
1、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太阳系就是太阳与八大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
B . 八大行星绕日运动方向不同
C . 太阳基本上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
D . 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加长
2、我国将于2020年前后发射火星探测器。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如图),它是太阳系的一颗( )
A . 恒星
B . 行星
C . 卫星
D . 彗星
3、太阳系中,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是( )
A . 金星、火星
B . 水星、金星
C . 水星、火星
D . 水星、木星
4、土星的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20世纪70年代末宇宙飞船拜访她时发现,组成光环的物质居然是( )
A . 土星表面激烈运动的大气
B . 土星内部激烈活动释放的巨大能量
C . 碎土、尘埃和冰屑
D . 不存在任何东西,是人的幻觉
5、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那些没有烧尽的固体小块落到地球表面,叫做( )
A . 流星体
B . 彗星
C . 陨星
D . 星际物质
6、有关木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和木星临近的行星是地球和土星
B . 木星上的大红斑是木星表面激烈喷发的岩浆
C . 木星上没有大气,却有光环
D . 木星的体积是太阳系中居于第二位的天体
7、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请将太阳系、地月系、宇宙、银河系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太阳系中体积最大且有大红斑的行星是 。
8、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行星A是 ,B是 。
(2)图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与 轨道之间。
(3)图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4)图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请用字母C标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
二、中档题(共4小题)
1、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层次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2、火星冲日,就是火星位于日地连线上,并且和地球同位于太阳的一侧。2003年8月29日,火星、地球和太阳依次排成一条直线,而且与太阳“此升彼落”。能反映当日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3、小明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下表信息,对太阳系中的行星运行周期进行了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行星 | 直径(千米) | 自转周期(以地球上的“天”为单位) | 公转周期(以地球上的“年”为单位) |
水星 | 4 878 | 59 | 0.24 |
金星 | 12 104 | 243 | 0.62 |
地球 | 12 756 | 1 | 1 |
火星 | 6 794 | 1.03 | 1.9 |
A . 行星直径越大,自转周期越长
B . 行星直径越大,公转周期越长
C . 行星距离太阳越远,自转周期越长
D . 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4、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②④
三、拓展题(共2小题)
1、土星是太阳系的第二大行星,2013年4月28日发生了土星“冲日”现象。所谓“冲日”是指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大行星和地球运行到与太阳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大行星和太阳之间。在“冲日”期间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土星,则看到的土星“星相”类似于( )
A . 新月
B . 上弦月
C . 满月
D . 下弦月
2、 2011年5月,天空出现百年一遇的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六星连珠”天文奇观。仰望星空,这六大行星大致处在一条线上。
(1)“六星”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着 公转。
(2)分析表格数据,1千克物体在“六星”表面所受的重力比地球上的重力大的行星有哪些? 。
行星名称 | 水星 | 金星 | 火星 | 木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
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牛 | 3.6 | 8.5 | 3.76 | 22.9 | 8.3 | 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