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学生我认真读过老师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B . 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C . 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感谢您的厚爱。” D . 贵校师生热情地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使我深受感动。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B . 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 . 《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D . 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二、情景默写(共1小题)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5)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请把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整默写。

                        

三、字词书写(共1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后来发生了fēn  qí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三妹便sǒng  yǒng      着她去拿一只来。

③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      

④趁这机会,我páo  gēn  wèn  dǐ      ,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四、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一直使用的文字,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现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老表意文字。汉字从最初有极强图画意味的象形文字,发展到如今以方块为主要特征的表意文字,其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形体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甲骨文和金文,图画性强;第二阶段以小篆为代表,结构固定,线条性强;第三阶段就是今文字,以楷书为代表,字体呈方形,以笔画代替线条,符号性强。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汉字”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五、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去后      

尊君在不      

③元方入门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原因是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礼和无信。 B . 友人的“无信”和“无礼”反衬出主人公陈太丘操守方正的性格。 C . “元方入门不顾”把元方维护父亲的尊严时倔强劲儿,描绘得惟妙惟肖。 D . 元方对友人的反驳抓住实质,击中要害,有理有节,突出了他的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鲁人徙越

韩非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①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②缟(gǎo):白绢,周时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④跣(xiǎn):赤脚。⑤被:同“披”。

(1)下面句子中的“穷”字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1)
A . 子必 B . 欲使无 , 其可得乎 C . 困潦倒 D . 无尽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以  子  之  所  长  游  于  不  用  之  国  欲  使  无  穷  其  可  得  乎?

(3)你认为故事中的鲁人夫妇是否应该移居越国?理由是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树的牧羊人

    ①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②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③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④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

    ⑤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⑥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1)下面对文章主题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体现了人类潜藏的智慧和改天换地的能力。 B . 作者通过艾力泽·布菲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就可以创造奇迹。 C . 文章的主题可从环保的角度把握:牧羊人种植树木,改造荒原,表现出人类勇于承担责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D . 文章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是可以改变恶劣生存环境的。
(2)下面对“牧羊人”的形象分析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A . 选文中他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等表现了他是一个有着热心助人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心态的人。 B . “他轻轻地往坑里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句中划线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性格特点。 C . “他一点一点地把破旧的房子收拾整齐,餐具很干净,地板没灰尘……”这些内容从正面直接刻画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勤劳不懈的人。 D . 从选文中“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可看出他是一个只有面对陌生人时才比较沉默寡言的人。
(3)“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日葵没有眼泪

    ①她10岁那年,一个秋天的傍晚,她放学回来,刚到店门口,就听见父母在店内激烈地争吵着,母亲的哭声飘进她耳中。她走进店里时,父母同时停止了争吵,母亲还冲她笑了笑,转身进小厨房忙开了。那一天晚上,家里的气氛非常沉闷。

    ②大火烧起来时,是在凌晨3点多。她突然惊醒,大火已在她周围蔓延,火势非常迅猛。她冲他们尖叫,并本能地向外跑。父亲和母亲同时惊醒了,母亲率先朝她冲去,但有什么绊住了母亲的脚,她跌倒了,一个摆电器的货架压在她的身上。她对父亲喊:“爸,你快拉妈妈起来!”但他只看了妻子一眼,便继续朝她跑来,一把抱住她朝店门冲去。当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邻居们的身影扑入她眼帘时,她晕了过去。

    ③大火是因为电路老化引起的。这次大火,不仅毁了电器店,也令她从此失去了母亲,而且她全身65%被烧伤。父亲的左胳膊和前胸也被烧伤了。

    ④从她病房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见医院的一个小花坛,里面种着不少向日葵。大而浓绿的叶子,已如她的手臂一般粗的茎干,圆圆的花盘里一朵朵的细小花蕊,在阳光下闪着漂亮的碎光。它们快乐地冲着太阳扬着脸,散发出单纯、热烈、美好的气息。每次做植皮手术前,她总会望着它们,心里会热烈起来。这时候,父亲也会站在一旁,和她一起看着那些向日葵,并说:“妞妞,别害怕,爸爸一直陪着你呢!”

    ⑤但她很少搭理父亲,有时甚至不愿意看他一眼。是的,如果父亲能拉母亲一把,母亲一定会和他们一样逃出来,也就不会离开她。但是那天父亲和母亲吵架了,他是故意不救母亲的。她心里便对父亲有了说不出的怨恨。但父亲仿佛全然不知,在她病床前忙碌地转。

    ⑥两年后,她出院了,父亲送她去了学校。傍晚,她从学校回来后躲在小卧室里不停地流眼泪,她请求父亲不要再送她上学,她说她不喜欢有的同学喊她“丑八怪”。

    ⑦“胡说,你一定要上学!你是爸爸眼中最美的女孩儿!就像向日葵那么漂亮!别哭!向日葵没有眼泪。妞妞,爸爸明天去弄些向日葵种子给你好不好?”父亲很高兴地说。一丝笑容在他的嘴边绽放,他的左胳膊上也有和她的手臂上一样的、蜿蜒绵长的疤痕。她突然想起了医院窗外的那些向日葵,在太阳底下单纯、热烈、美好地盛开着。她的眼中露出惊喜,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⑧她不明白向日葵为什么没有眼泪。她知道自己一点儿也不漂亮,从同学们的眼神里她能看出来,但她心里仍有小小的欢喜在跳跃。这是她在烧伤后,第一次对父亲有了种说不出的感激。

    ⑨“是的,我一定要上学,一定要考上大学!”临睡前她坚定地对自己说。

    ⑩第二天下午她放学回来,父亲果真递给她一小包向日葵种子。那天晚上,父亲和她一起到外面捡了一些别人丢弃的花盆,把向日葵种子埋进花盆的土里,将它们放到窗外的小平地上。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向日葵一天天地茁壮成长,两个多月后,第一朵向日葵便在太阳下欣然绽放了。向日葵一朵接一朵地开,是那种重瓣的向日葵,花期非常长,且明亮艳丽。每次看着它们,都会给她原本沉闷的心情带来热烈而美好的向往。

    ⑪后来的四年,对于自己的外貌,她还是有一些自卑,但她一直记着父亲说她像向日葵一样漂亮的话。她努力地学习,努力地与同学们拉近距离。她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还连跳两个年级,终于把住院时失去的那两年时间补了回来。

    ⑫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的那天,父亲非常高兴,头一次在她面前喝了很多的酒,边喝边说:妞妞啊,爸爸知道你怨我,可是,那货架多重啊,我要拉了你妈,你就烧没了。等我回去救你妈时,她早烧得焦黑了……那火,爸爸一辈子都忘不了……

    ⑬她的眼睛湿润起来,给父亲倒了一小杯酒。

    ⑭“医生说,手术费用光是植皮就需要十多万元,而且,你身体那么弱,医生担心异体植皮会产生排异反应,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直系亲属身上取皮。我求医生从我的背部取皮。医生让我签了协议书,从我的背上取了大约70%的皮给你。医生给我打了麻醉针,但还是疼,抽筋剥皮似的疼,可我一想到你,就忘了疼……”父亲说到这儿,自顾自地脱了衬衫,转过背来。父亲的背上,有一大片的疤痕,让人触目惊心。

    ⑮“妞妞,你哭什么呢?别人又说你丑八怪了?别听他们胡说!你像向日葵一样漂亮!别哭!”父亲挥了挥手,便趴在了桌子上。

    ⑯是的,爸爸,向日葵没有眼泪。她轻轻地说,眼泪流进她的嘴里,分不清甜与涩。现在,她终于明白了,向日葵真的没有眼泪,因为太阳把它的眼泪都蒸发掉了,而她的太阳,就是她将挚爱一生的父亲。

(选自《意林·少年版》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父亲的言行使她对父亲的心态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

怨恨→      →震撼→      

(2)文章第④段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但她心里仍有小小的欢喜在跳跃。”她为什么会有“小小的欢喜”?
(4)父亲为什么给女儿一小包向日葵种子?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命题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渴望自由,因为自由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有人渴望飞翔,因为可以看清世间万物的奥秘……

请以“那一刻,我渴望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

八、名著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名著选文,完成小题。

    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部省略了罢。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

(1)以上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中的《狗·猫·鼠》,除语文课本外,你还读过这部散文集中的《      》和《      》。
(2)文中“我”对“猫”报仇的手段有哪些?
(3)“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联系全文,说说“那隐鼠”是怎么死的?作者借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