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

A . 词     B . 小说     C . 诗歌 D . 戏剧
2、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圣”的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陆游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

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

A . 医圣 B . 书圣 C . 诗圣 D . 诗史
4、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与图一中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     )

A . 杜  甫      白居易 B . 白居易      苏  轼 C . 杜  甫      李清照 D . 白居易      辛弃疾
5、下列能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谐的诗句是(    )


A . 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B . 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 . 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 D .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6、下列哪项成就属于我国的四大发明(     )


A . 曲辕犁  B . 筒车 C . 印刷术 D . 麻沸散
7、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 . 《天方夜谭》 B . 《金刚经》 C . 《大唐西域记》 D . 《圣经》
8、唐朝诗歌流传下来的有(     )


A . 2万多首 B . 3万多首 C . 4万多首 D . 5万多首
9、诗歌作品被后人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柳宗元
10、古人云“棋琴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中国古代“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人是(     )

A . 杜康   B . 李白 C . 杜甫  D . 白居易
11、下列关于杜甫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②他的诗多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因而被后人称为“诗史”

③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三吏”和《长恨歌》

④由于他的创作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仙”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12、诗人社甫的名篇是(     )

①“三别”   ②“三吏”   ③《早发白帝城》   ④《秦中吟》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13、“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这些话描述的朝代是(     )

A . 北魏  B . 北宋  C . 东汉 D . 唐朝
14、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唐朝社会生活特点的是(     )


A . 一群妇女在打马球 B . 长安街上有“胡饼”专卖店铺 C . 长安街上很多商人用纸币“交子”进行贸易 D . 汉人着胡服、戴胡帽、登胡靴
15、唐代社会出现中西互通和胡汉交融的特点,主要是因为统治者实现了(    )


A . 闭关锁国政策 B . 无为而治政策 C . 公平选拔人才政策  D . 对外开放政策
16、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史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电视剧情节符合史实的是(    )


A . 秦朝统治者向陈胜、吴广投降,秦朝灭亡 B . 唐太宗在进行武举考试 C . 北宋毕昇开始用活字印刷术书籍 D . 曹操在阅读小说《三国演义》
17、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对它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    )

①唐朝时期,我国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 ②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③南宋时期,蔡伦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④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
18、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 . 祖国统一     B . 中外交往  C . 民族团结 D . 抵抗侵略
19、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丝绸之路开辟  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郑和下西洋  ④玄奘西游天竺


A . ①④③②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②
20、小明自主学习了“科举制的演变”这一专题,他的学习笔记中错误的是( )

A . 诞生于隋炀帝时期 B . 唐朝时期逐渐完善 C .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 . 新文化运动后废除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1、2006年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位于北太平洋地区的中国是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其迈向强国的历史轨迹给人类留下众多启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我国的政治制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建立了合理完善的行政体制,使国家的政令在幅员广大的疆域内基本上得到执行,保证了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唐宋政治制度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
——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
材 料二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这一过程也正深刻地改变 着中国社会,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让世界再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巨变,使我们能够更自 信和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与北宋初期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是如何探索强国之路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大国崛起对你的启示。

2、古今中外, 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 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 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 致使相权逐渐削弱, 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 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 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 资产阶级颁发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 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 1787年美国国会制定的1787年宪法, 规定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 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确立共与政体……
材料三 毛泽东说: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 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 是资产阶级性的, 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 料四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 民主形式日益丰富, 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 不断呈现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材料五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 虽然仅一字之差, 但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更是治国理论上的一大飞跃。

(1)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 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

(3)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建国后新中国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之处?

(5)1954年与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两个里程碑, 你是怎样理解的?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中国之行引发网民们对中美两国地位与未来的热议。你认为美式民主与中式民主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圣旨从“颁布”到“奉行”需要哪些程序?

(2)材料一、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两种权威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2: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2)材料2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2: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3: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
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2,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