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 . 焚书坑儒 B . 明朝八股取士    C . 独尊儒术 D . 清代的文字狱
2、《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 . 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 .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 . 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 . 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3、清代诗人龚自珍有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直接抨击的是清朝的(    )

A . 经济凋敝   B . 文化专制   C . 君主专制    D . 官场腐败
4、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    )


A . 防止人民反抗  B . 压制知识分子 C . 巩固封建统治    D . 统一思想
5、清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是(    )


A . 大兴文字狱  B . 废除丞相  C . 增设军机处    D . 采用三省六部制
6、强调人力与自然相配合,还提出井下架设支板以防塌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科学家是(    )

A . 贾思勰 B . 李时珍 C . 宋应星   D . 徐光启
7、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岩溶地貌的记载的文献是(    )


A . 《天工开物》   B . 《农政全书》  C . 《徐霞客游记》 D . 《本草纲目》
8、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涌现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学家②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③领先于西方近代科技                ④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9、明朝时期丝制品中“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    )

A . 《齐民要术》  B . 《本草纲目》  C . 《天工开物》 D . 《徐霞客游记》
10、下列选项关联错误的一组是(  )​

A . 司马迁──《史记》 B . 宋应星──《齐民要术》 C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 . 郦道元──《水经注》
11、如图,下列哪一本书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药学巨典”?(  )

A . B . C . D .
12、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

A . 《天工开物》 B . 《本草纲目》 C . 《资治通鉴》 D . 《齐民要术》
13、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A . 《水经注》 B . 《齐民要术》 C . 《天工开物》 D . 《本草纲目》
14、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 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百科全书是(  )​

A . 《墨子》 B . 《齐民要术》 C . 《天工开物》 D . 《农政全书》
15、下列关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是深入民间实践调查的著作 B . 都是明代的科学著作 C . 都是总结性的科学著作 D . 都是农学著作
16、文字狱自古就有,而到达顶峰是在(  )

A . 秦朝 B . 明朝 C . 清朝 D . 唐朝
17、“八股取士”起源于(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18、某同学就“八股取士”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B . 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C . 题目只能选自四书五经 D . 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19、明清时期实行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 抑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B . 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C .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发展 D . 钳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20、小明自主学习了“科举制的演变”这一专题,他的学习笔记中错误的是( )

A . 诞生于隋炀帝时期 B . 唐朝时期逐渐完善 C .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 . 新文化运动后废除

二、问答题(共5小题)

1、请把下列人物与其成就连接成线

A.李时珍         a.《本草纲目》       ①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徐光启         b.《天工开物》       ②农业百科全书

C.宋应星         c.《农政全书》       ③比较完善的药物学巨著

2、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时的社会寻找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南方的戏文已经扩布到东南沿海各省,及至明万历年间,已经成为广布全国的戏曲腔调,其中的昆曲更因士大夫阶层的垂青而流传更广。

材料二:明末东南著名文人张岱自称一生“好精舍,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人们的主要娱乐形式是什么?并分析其盛行的原因。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他 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了榜,以后他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医学中。他一面行医,一面研读大量古代医学书籍,发现其中有不少错误,决心写一部比较完 善的药物学著作。为此,他走出家门,虚心求教。有时,他为了采到一种药材,经常爬到陡峭的崖壁上,并亲口品尝,以试药效。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终于完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这部书有一百九十多万字,收入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

(1)“他”是谁?

(2)“他”完成的药物学巨著是什么?

(3)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