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 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亚洲最早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是(     )


A . 中国   B . 印度  C . 日本 D . 韩国
2、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既存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的探索有(     )

①走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实行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体制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④
3、促使中国革命走上新道路的是(     )


A . 十月革命 B . 凯末尔革命 C .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 明治维新
4、决定各国不同发展道路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地理环境  B . 思想文化 C . 具体国情   D . 领导人的喜好
5、在国际关系中,下列精神能够体现尊重发展道路多样化的有(     )

①平等互信       ②包容互鉴       ③合作共赢       ④丛林法则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20世纪20年代,苏俄曾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上信息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 .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 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7、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①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②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连年战争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④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8、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

A .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 .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C .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 .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9、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 . 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 . 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 . 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 . 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10、期末复习时,初三年级的小红对部分具有因果关系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梳理,同桌小刚发现了其中的一处错误,请聪明的你也来找一找(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B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 .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成为工业国 D . 日本军部势力抬头──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1、苏联的计划经济建设开始于(  )

A . 1921年 B . 1925年 C . 1928年 D . 1937年
12、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C . 新经济政策 D . 农业集体化方针
13、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④
1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A . 十月革命时期 B . 苏俄内战时期 C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 . “二五”计划时期
15、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 . 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 . 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 . 农业集体化对农业的破坏说明农业集体化是错误的
16、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 . 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 . 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 . 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 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17、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 . 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 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 . 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 . 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18、下列关于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公有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 ②基本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适合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9、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其中不包括(  )

A . 发展重工业 B . 农轻重比例失调 C . 产品单调,质量低下 D . 农民坚决反对工业化
20、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客观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 ②国内经济文化落后 ③集中发展重工业 ④斯大林个人独断专行 ⑤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⑤ D . ②④⑤

二、问答题(共3小题)

1、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和地位?
2、简述德国统一的影响。

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       邓小平这里所说的“模式”指的是什么模式?
(2)       这一模式有什么特点?
(3)       这一模式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人物是谁?在他领导苏联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是什么?

(2)这种模式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 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