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 ②“士”阶层在礼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 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①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 ②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④在当时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诸侯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 )。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起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二、阅读材料解答: (共5小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很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请回答:
材料: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材料一 周游列国(邮票)
材料二 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三 人民网2010年9月27日报道,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山东曲阜隆重举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86个儒学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的专家学者围绕儒学思想的时代发展与国际传播、儒家与文化多元化发展儒学的历史研究、现代阐释、当代价值、世界传播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与广泛对话。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认为,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六大功能。他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家应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出孔教儒家思想的六大功能:促进世界和平;提升全人类道德素质;与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共荣;成为中国56个民族、13亿人民的精神轴心;促进中国和平统一;能大致与世界各宗教文化平起平坐。
请回答: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皆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