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四课 亚非拉地区的发展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9小题)
1、《和平之歌》是一首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传唱的以色列歌曲。拉宾遇刺时口袋里面装着这首歌的歌词。歌词充满了对( )中失去生命的人们的眷恋与同情,洋溢着对和平的憧憬与向往。
A . 核战争威胁
B . 巴以冲突
C . 朝鲜战争
D . 科索沃战争
2、巴勒斯坦人用“人肉炸弹”在以色列超市、公共汽车制造爆炸案;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人的定居点进行残酷报复。造成双方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因素是( )
①宗教信仰不同 ②民族矛盾 ③争夺水资源 ④领土问题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3、余杭区某中学九年级学生组成的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动荡的中东”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问下列哪一事件是不属于这一主题的?( )
A . 朝鲜战争
B . 巴以分治
C . 以色列建国
D . 中东战争
4、“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请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与这句话有关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 . 拉宾──科索沃战争
B . 阿拉法特──海湾战争
C . 阿拉法特──巴以冲突
D . 拉宾──中东战争
5、中东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世界大国的必争之地。现今中东地区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最关键的是( )
A . 石油、水资源的争夺
B . 地理位置的优越
C . 大国的干涉
D . 巴勒斯坦问题
6、
下图是漫画“中东乱局”图,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
A . 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
B . 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C . 民族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D . 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7、中东名称的来源据说是在16-17世纪欧洲唯心主义时期产生,殖民者向东殖民时,把距离欧洲的地理位置按远近划分成了:近东,中东,远东。关于中东的地理位置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把巴勒斯坦“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此后,哪个国家宣布结束在该地区的“委任统治”?( )
A . 美国
B . 苏联
C . 法国
D . 英国
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巴以冲突可以通过谈判等和平手段来解决
B . 大国插手有助于消除双方矛盾
C . 宗教信仰不同是双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D . 巴勒斯坦问题源于联合国“分治”决议的不公平
10、《和平之歌》是一首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传唱的以色列歌曲。拉宾遇刺时口袋里面装着这首歌的歌词。歌词充满了对( )中失去生命的人们的眷恋与同情,洋溢着对和平的憧憬与向往。
A . 核战争威胁
B . 巴以冲突
C . 朝鲜战争
D . 科索沃战争
11、巴勒斯坦人用“人肉炸弹”在以色列超市、公共汽车制造爆炸案;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人的定居点进行残酷报复。造成双方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因素是( )
①宗教信仰不同 ②民族矛盾 ③争夺水资源 ④领土问题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2、冷战时期,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这是世界格局最有意义的变化之一。那么在这一时期最先冲击殖民体系的地区是( )
A . 非洲
B . 亚洲
C . 美洲
D . 大洋洲
13、20世纪40年代,亚洲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曾被西方列强长期殖民的亚洲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其中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巨大冲击的是( )
A . 印尼的独立
B . 中国的独立
C . 越南的独立
D . 印度的独立
14、非洲曾有400多年在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之下,二战后整个非洲到处响起独立的呼声。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的事件是( )
A . 古巴独立
B . 埃及独立
C . 埃塞俄比亚独立
D . 纳米比亚独立
15、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标志着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这些发展中国家主要要求的是()
A . 争取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
B . 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C . 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D . 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16、在拉丁美洲,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 . 古巴
B . 巴拿马
C . 巴西
D . 海地
17、为巩固已获得的政治独立,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振兴、发展民族经济,进行了现代化改革。下列国家迅速转变为了新兴的现代化国家( )
A . 新加坡和印度
B . 印度中国
C . 中国和韩国
D . 韩国和新加坡
18、“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关于这句话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结束厄运”指的是世界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B . 这句话是印度领导人甘地在印度独立时说的
C . 二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潮,终于赢得了独立
D . 这句话表明了印度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殖民统治
19、二战后的非洲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哪里展开?( )
A . 北非
B . 西非
C . 南非
D . 东非
二、判断题(共1小题)
1、伊拉克战争针对的恐怖主义,得到了联合国的授权。
A . 正确
B . 错误
三、问答题(共1小题)
1、请说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一直动荡的原因。
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巴分治》形势图
材料二 1991年至1996年,印度外贸出口额从222.38亿美元增至317.97亿美元;改革前的80年代,外国私人在印度投资不足1亿美元,1996年外国在印度投资已达103.2亿美元,增长了100多倍。
——摘自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
(1)材料一中的政治形势产生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末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印度发展经济的做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材料二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中东地区什么组织的领导人?
(2)材料一中的“这里”指的什么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材料二中三个人物名字从左至右依次是谁?
(4)材料二这幅插图反映了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意义?
五、综合题(共1小题)
1、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是当今世界比较重要的两条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于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是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B . 苏伊士运河是波斯湾地区运输石油的必经路线,所有有极高的经济回报
C . 巴拿马运河是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D .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署条约,巴拿马正式成为巴拿马运河的主人
(2)1952年,埃及赢得了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至此哪些国家的势力彻底退出埃及?( ) (2)
A . 英国和美国
B . 英国和法国
C . 法国和德国
D . 法国和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