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共25小题)

1、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在食品包装时充入防腐 B .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燃烧 C . 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因此属于空气污染物 D . 稀有气体一定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闻药品的气味   C . 加热液体   D . 读取液体体积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 . 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 . 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 .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氧化铁:FeO B . 甲烷:CH4     C . 氯化铵:NH3Cl D . 硝酸:NO3
5、苏州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19H1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 B . 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 . 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 D . 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6、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 . 长劲漏斗 B . 量桶        C . 坩埚钳 D . 椎形瓶
7、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 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 . 盐类:烧碱、纯碱 C . 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 D . 氧化物:水、二氧化锰
8、2018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将农田中产生的秸秆就地焚烧 B . 将废旧电池深埋 C .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D . 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9、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 B . 葡萄糖氧化 C . 用糯米酿酒 D . 将小麦加工成面粉
10、在我们的口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
A . 单质 B . 原子 C . 分子 D . 元素
1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下列材料分类中正确的是(   )
A . 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B . 有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 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D . 铝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12、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正确的是(   )
A . 缺钾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B . 缺碘会引起龋齿 C . 缺铁会引起贫血 D . 缺钙会引起坏血病
13、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与实验事实相符的是(   )
A . 盐酸与铁锈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 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 D .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把碘酒滴入米汤,米汤呈现蓝色 B .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C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D . 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
15、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   )
A . CO2气体(CO) 点燃 B . MnO2固体(KCl) 加水过滤 C . CO2气体(HCl) 通入NaOH溶液中 D . KCl溶液(K2CO3 加稀H2SO4
16、下列标志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1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B . 2个氢离子:2H2+ C . 酒精的化学式C2H6O D . 氧化钠中氧元素是-2价:Na2O
18、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 B . 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C . 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矿石中置换出来 D . 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19、室温下,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SO42、NO3、K+、OH B . HCO3、Cl、SO42、Na+ C . Cl、NO3、K+、Na+ D . NH4+、Cl、OH、K+
20、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水出液态变成气态时,分于间空隙变大 B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 D . 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
21、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强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②TiCl4+2Mg Ti+2MgCl2 则X为(   )
A . FeCl3 B . FeCl2 C . Fe2O3 D . FeCO3
22、小王同学需配制100g 12%的NaOH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在托盘上垫上纸并称取12g NaOH固体 B . 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C . 用100mL量筒量取88mL水 D . 把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88mL水的量筒中溶解
23、下列物质间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③
24、下列图象反映的变化规律与其对应操作不相符的是(   )

A . 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 B . 向灼热的赤铁矿中通入CO C . 向等质量的Al和Mg中加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D . 将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水
25、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B . 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 .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 .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二、非选择题(包括 7小题,共50分)(共7小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两列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1次)。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
(1)沸腾温度:蒸馏水      糖水
(2)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      维生素
(3)热稳定性:碳酸氢铵      碳酸钙
(4)核内质子数:Fe3+      Fe2+
(5)硬度:铝      铝合金
3、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酒精(C2H5OH)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      
(2)稀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反应      
(3)炼铁高炉内焦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4)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5)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4、2019年苏州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内容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图如下),下面是某同学在本次实验过程中填写的部分实验报告,

(1)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有关问题

①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是      

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使其平铺于试管底部,按上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在接近试管口的地方放置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

①用药匙或纸槽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

②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      的高度将盛有

  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欲调整装置中试管的倾斜角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      旋钮。

④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      

实验步骤

有关问题

③加热试管,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①加热试管的方法是      

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收集满瓶氧气的操作过程是: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地将导管从瓶口移开,然后      ,最后把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

④气体收集完毕后,操作B.

操作B是先      ,再      

(2)收集完气体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2)
A . 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 .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 .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留有水 D . 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选择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使用的理由是      
(4)加热3.16g高锰酸钾固体一段时间,若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有1/4转化为氧气,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5)林同学称取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制取一定质量的氧气,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O2 , 实验结束时,林同学发现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他们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 , 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固体质量      (填“减轻”或“增重”),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

林同学提出:不用测定质量也能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林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可能是      

(6)【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2MnO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K2MnO4分解的生成物K2O对其分解产生影响。为验证此结论,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分别取K2MnO4固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K2O,一支试管中不加K2O。

②加热,用相同规格的集气瓶,用排水法分别收集一瓶气体。③比较所用的时间长短,以确定锰酸钾的分解是否与氧化钾有关系。

该过程中还必须控制相同的变量是       。

5、实验室以MnO2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MnCO3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MnO2+SO2=MnSO4

② MnCO3、Mn(OH)2均难溶于水,MnCO3在100 ℃时开始分解。

(1)反应Ⅰ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流程中“操作”的名称为      ,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Ⅱ需控制溶液的酸碱性,若碱性过强,MnCO3粗产品中将混有      (填化学式)。

(4)验证MnCO3粗产品表面附着有Na2SO4杂质:取样品少许,向其中加入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5)为获得高纯MnCO3 , 需选择“低温”干燥的原因是      
6、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末溶于水,混合后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碳酸钠;     猜想2.碳酸氢钠;     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

① 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

②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1)【实验探究】 

小月、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 月

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

pH      (填“>”“<”或“=”)7

溶液呈碱性,猜想1成立

小 妮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试管A中有      ,试管B中液体      

猜想2成立

(2)【交流反思】 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都不准确:

①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      

②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      

(3)【继续探究】 小戚称取m g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g,通过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正确,则n的取值范围为      

【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分析后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7、某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Na2CO3和NaOH.为了测定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废水100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为      g;

②该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常熟市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