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4.1 物质的构成 精编精练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11小题)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 . 酒精挥发——分子不停地运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B . 分子是静止的
C .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D .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 炒菜时,我们闻到了香味
B . 在阴凉的地方晾衣服,衣服变干了
C . 腌咸蛋时,时间久了,蛋变咸了
D . 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4、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 . 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 . 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5、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 . 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和液体之间,固体之间不可能发生
C . 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及固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D . 气体间发生扩散时,一定是密度大的气体向密度小的气体中运动,密度小的气体不会向密度大的气体中运动
6、下列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事实是( )
A . 盛夏将自行车放在阳光下,车胎爆炸
B . 通常将氧气加压到1.5×107 Pa,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C . 绿豆和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
D . 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
7、“热胀冷缩”现象描述的是物体( )
A . 温度高时,分子间空隙小
B . 温度高时,分子间空隙大
C . 温度低时,分子间空隙大
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写出下列现象对应的分子性质:
(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会变干,主要是因为 。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 。
(3)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 。
(4)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分子,说明 。
(5)夏天,自行车易爆胎,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分子间隙变 。
9、在一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中,先注入半管清水后,再慢慢注入酒精,直至装满玻璃管.然后用手指按住开口端,来回颠倒数次后,再将玻璃管竖直放置,手指脱离开口端,观察到管内液面下降了,如图所示.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 。可推测,分子间有 (选填“斥力”或“引力”)。
10、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一位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
(1)请你简要说明其原因。
(2)请举两个实际例子说明水结冰的危害性。
11、如图所示,甲和乙是小敏同学在实验室里做的两个小实验。
(1)甲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两个实验的结果都表明,分子是 。
(3)乙的对比实验结果说明了 。
二、提升题(共7小题)
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 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2、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 。
3、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正确的是( )
A . 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 . 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 .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 . 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4、一只充满氢气且密封良好的气球经过几个小时后,体积会变小,原因是( )
A . 氢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B . 氢气分子的体积减小
C . 氢气分子穿过气球壁粒子间的空隙而逃逸
D . 氢气被压缩了
5、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
(1)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 作用力较 ,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它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
(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 ,作用力较 ,分子除了碰撞之外自由移动.
(3)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
6、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左图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右图所示。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 . 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 . 物质由大量的分子构成
C . 分子之间有空隙
D .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7、下列四种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 . 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现象
B . 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 . 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
D . 端午节,粽叶飘香
三、拓展题(共1小题)
1、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 . 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 . 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 . 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