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地理3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35题,每题2分,共70分)(共26小题)
1、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因为这里处于 ( )
A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
B .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
C .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
D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之间
2、下列关于亚洲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在亚洲都有分布
B . 季风气候类型齐全,都分布在亚洲内陆
C .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 . 受冬季风的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多洪涝灾害
3、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按半球来分,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 . 从纬度位置看,南极圈与南回归线分别穿过亚洲的北部和南部
C . 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太平洋的东岸
D . 亚洲的西部与非洲相连,东部与欧洲相连
4、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长达200米.这样的生活习惯受下列何种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的影响( )
A . 山坡地区
B . 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
C . 气候严寒
D . 热带干旱,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5、影片《泰囧》上映以来观众极力热捧,东南亚旅游也开始在国内兴旺起来。小明今年寒假到新马泰旅游,下面是他写的旅游见闻,不正确的是( )
A . 当地人大多吃米饭,每天午后时常下一场雨
B . 从车窗向外看,看到了成片的橡胶林和油棕种植园
C . 在马六甲海峡南岸观看来往的货船,看到许多满载的日本油轮向西北方向驶去
D . 在泰国领略了独特的异域风情
6、读下列大洲轮廓图,完成小题。
(1)上图中代表南极洲的是( ) (1)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有关四个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2)
A . 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B . ②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C . ③大洲的地形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
D . ④是世界上位置最南的大洲
(3)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位于( ) (3)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7、读下图,完成小题。
(1)上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特征的是( ) (1)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亚洲河流的流向反映了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2)
A . 中间高,四周低
B . 东部高,西部低
C . 东西高,中部低
D . 中间低,四周高
8、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 因为亚洲的面积是世界七大洲中最大的
C . 亚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间,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D . 因为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
9、欧洲典型而亚洲缺乏的气候类型是( )
A .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 地中海气候
D . 温带季风气候
10、2018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于莫斯科(东三区)时间12:00,在大克里姆林宫举行就职典礼,开始他的第四个总统任期,为期六年。此时我国人民收看到该就职典礼直播的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
A . 7:00
B . 13:00
C . 17:00
D . 12:00
11、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西侧,挪威海岸多峡湾的原因是( )
A . 冰川作用
B . 地壳断裂
C . 河流侵蚀
D . 海浪侵蚀
12、 2017年7月,中俄两国提出了开展北极航道(东北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业内人士认为,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将改变长期以来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要道的局面,使航程大大缩短,不仅能减少运输成本,而且可以避开索马里海盗和印度洋海盗的威胁。读“海上和冰上丝绸之路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小题。
(1)“冰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大洋有( ) (1)
A .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 . 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C .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D . 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2)图中海域A为海上重要的通道,其名称是( ) (2)
A . 马六甲海峡
B . 苏伊士运河
C . 霍尔木兹海峡
D . 白令海峡
(3)中欧贸易“冰上丝绸之路”比“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是( ) (3)
A . 航行条件好
B . 航程短
C . 沿途停靠条件好
D . 通航时间长,运量大
(4)图中B海域为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其名称是( ) (4)
A . 白令海峡
B . 土耳其海峡
C . 马六甲海峡
D . 苏伊士运河
13、CCTV—7播出的“人与自然”栏目常出现下图中的景观,该景观属于( )
A . 寒带景观
B . 热带草原景观
C . 热带雨林景观
D . 热带沙漠景观
14、非洲乞力马扎罗山被誉为“赤道雪峰”,形成该独特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地形因素
B . 海陆因素
C . 纬度因素
D . 人为因素
15、读“非洲河流分布图”和“非洲气候分布图”,完成小题。
(1)关于非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B . 刚果盆地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C . 东非高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D . 气候类型大致南北对称分布
(2)对甲、乙两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2)
A . 甲河注入红海
B . 乙河是世界第一长河
C . 甲河主要发源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下游定期泛滥
D . 乙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水量世界最大
16、读“北美大陆沿40°N地形剖面图”,完成小题。
(1)读图,判断A山脉是( ) (1)
A . 安第斯山脉
B . 落基山脉
C . 喜马拉雅山脉
D . 乌拉尔山脉
(2)从上图可以看出北美洲的地势特征是( ) (2)
A . 中间高,四周低
B . 东部高,西部低
C . 东西高,中部低
D . 中间低,四周高
(3)北美洲冬季常有大风雪寒潮天气,主要原因是( ) (3)
A . 地处高纬,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少
B . 中部平原使极地冷空气长驱直下
C . 受地形影响大,地形以高原为主
D . 西部山地对太平洋气流有阻挡作用
17、某探险者,想去美洲享受“地球之肺”的清新,体验热带雨林的乐趣,下列地区中最合适的是( )
A . 安第斯山
B . 落基山脉
C . 巴西高原
D . 亚马孙平原
18、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巴西热带雨林的是( )
A . 在雨林中开辟大型的农场和牧场
B . 建立雨林保护区
C . 在雨林中大量采矿、办工厂
D . 在雨林中建设城镇
19、读下图,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热带,但气候四季如春,终年繁花似锦,这主要是因为( )
A . 濒临太平洋,受海洋影响大
B . 位于安第斯山,属于高山气候
C . 位于巴西高原,海拔高
D . 邻近热带雨林,空气清新
20、以下对南、北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南美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
B . 北美洲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C . 南、北美洲的经济发展均衡
D . 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形分为南北三大纵列带
21、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沿西海岸南北狭长分布,主要原因是( )
A . 纬度位置的影响
B . 海陆位置的影响
C . 季风的影响
D . 地形的影响
22、关于拉丁美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拉丁美洲指墨西哥以南的美洲地区
B . 拉丁美洲主要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语
C . 拉丁美洲都是发展中国家
D . 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国家是巴西
23、下列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的是( )
A .
B .
C .
D .




24、根据下图河流与山脉的分布情况,判断该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
A . 平原为主,地形平坦
B .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 . 地形复杂,地势北低南高
D . 高原为主,地面崎岖
25、结合所学知识,下图中河流的流向主要为( )
A . 自北向南
B . 自东向西
C . 自西向东
D . 自南向北
26、下面四幅图中,表示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的是( )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2小题,共30分)(共2小题)
1、读“东南亚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洲;B 洋;C 海;E 洲;F 洲;G 洋;H 海。
(2)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 半岛和 群岛两部分。
(3)该区域的马六甲海峡,位于 半岛与 岛之间。
(4)东南亚所处纬度较低,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带。图中D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
(5)这一地区的粮食作物是 ,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
2、为了更好的学习地理,找出规律,顺德区某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亚洲气候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结合你所学的知识,与他们一起进行研究吧。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网上查阅结合所学知识,得知顺德区的气候类型是 。
(2)王玲发现大致处于同纬度的②和⑥,在同一季节出现了近30℃的温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地处同一纬度的③和⑦,降水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李刚发现:亚洲气候类型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气候显著,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4)张鹏的模拟旅行:沿北回归线做一次横穿上图所示大洲的旅行,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①为 气候,②为 气候,⑤为 气候。
(5)吴红的疑问:甲乙两图是她在网络查阅的③和⑨两地的气候资料,其中与⑨相符的是 ,吴红发现两地森林防火的季节不同,根据下图所提供的资料,分析⑨地森林火灾多发的季节为 。
(6)曾飞的发现:在赤道附近地区的气候都是④ 。该地的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 (大或小)。
(7)通过查找资料,刘伟发现亚欧大陆传统民居墙壁厚度有明显的差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7)
A . 经济的差异
B . 气温的差异
C . 宗教信仰的差异
D . 降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