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A . 元素 B . 原子 C . 分子 D . 单质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3、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A . 2H B . 2H2 C . H2 D . 2H2O2
4、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O2 B . H2O C . H2SO4 D . KClO3
5、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 B . C . D .
6、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 16 B . 17 C . 18 D . 18 g
7、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B . 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C . 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水分子 D . 葡萄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C + O2 = CO2 B . H2CO3 = H2O + CO2 C . S + O2 = SO2 D . 2Fe + 6HCl = 2FeCl3 + 3H2
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鉴别Cu和Fe3O4观察颜色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
C鉴别H2O 和H2O2溶液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MnO2
D除去Cu粉中少量的Fe粉用磁铁吸引
A . A B . B C . C D . D
10、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核外电子数为(   )
A . 2    B . 6    C . 8    D . 14
11、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下列植物在微酸性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的是(    )

植物

花生

苹果

西瓜

沙枣

适宜的pH范围

5.0~6.0

5.0~6.5

6.0~7.0

8.0~8.7

A . 花生 B . 苹果 C . 西瓜 D . 沙枣
12、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
A . Fe    B . CO2    C . Fe2O3    D . NaCl
13、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14、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是(   )
A . Na    B . Zn    C . Mg    D . Ca
15、下列不是NaOH俗称的是(   )
A . 烧碱    B . 火碱    C . 纯碱    D . 苛性钠
1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具有可燃性 B . 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 C .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D . 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17、下列关于2CO + O2 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 B . 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C .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 .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18、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CH2O),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乙的化学式是O2    B . 通常状况下,丙是一种气态物质 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 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19、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     B .     C .     D .
20、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沸点    B . 颜色    C . 密度    D . 可燃性
2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 原子数目        B . 原子质量        C . 分子种类       D . 元素种类
2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是空气的一种成分    B . 能使人窒息 C . 气态的密度比空气小    D . 固态俗称干冰
23、25℃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1)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
(1)
A . 10g B . 90g C . 100g D . 110g
(2)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2)
A . ②③④ B . ②④ C . ③④ D .
(3)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   )
(3)
A . 升高温度 B . 加水 C . 加KCl固体 D . 倒出部分溶液
(4)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4)
A . 26% B . 29% C . 35% D . 40%
24、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 ②③④ B . ②④ C . ③④         D .
25、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   )
A . 升高温度 B . 加水           C . 加KCl固体 D . 倒出部分溶液
26、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A . 26%       B . 29%        C . 35%         D . 40%
27、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 . 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 D . 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2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滴加液体药品    B . 检查气密性 C . 读取液体体积    D . 称量氯化钠
29、下列物质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A . NaCl    B . NaOH    C . Ca(OH)2    D . NaHCO3
30、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 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 .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D . 从20 s到40 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

二、简答题(共6小题)

1、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能供给呼吸的物质是      ,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2)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其原因是      
(3)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有同学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少越好,你认为他说的对吗?为什么?      
(4)动植物呼吸消耗氧气,可是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还能保持稳定,为什么?      
2、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补齐下列金属制品与其性质的连线。

      

(2)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湿法炼铜”是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从燃煤为主到天然气全面推行,北京的能源结构调整之路已经走了几十年。
(1)煤、      、天然气被称为化石燃料。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清洁的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请再举出2种清洁能源:            
(3)垃圾分类从干湿分离开始”,这是北京市正在大力推进的简易垃圾分类法。

资料:“湿垃圾”是指植物类和厨余类垃圾,由于含水量高、易腐坏更适于发酵制沼气和肥料等。除湿垃圾外的其他垃圾为“干垃圾”,经分拣后可分别被再利用。下列生活垃圾应投入“干垃圾”桶的是______(填序号)。

(3)
A . 菜叶、果皮         B . 旧纸箱、玻璃瓶        C . 剩菜、剩饭
4、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研究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如图所示,收集到氧气的是玻璃管      (填“①”或“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5、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实验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铁丝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木炭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热。

实验结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固体消失且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三、填空题(共6小题)

1、酒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饮品。关于白酒,你了解多少呢?下面介绍一些有关白酒的知识。

一般用含有淀粉的原料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我国的白酒生产中,传统的固态发酵法的制作过程主要有以下步骤: 原料粉碎——配料(原料混合)——蒸煮糊化——冷却——拌醅——入窖发酵——蒸酒(蒸馏)。

白酒的香气来源于三方面。首先是原材料中带入,像高粱就可分解为丁香酸,进而增加白酒的芳香;其次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具有特殊香气的有机物;还有就是在发酵、蒸馏或贮存过程中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香味物质。

白酒的度数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酒精)的体积百分比。某白酒每100毫升中乙醇含量为40毫升,这种酒的度数就是40°。液体体积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国规定在温度为20℃时检测,也就是20℃时,100mL酒中含有乙醇的体积数(mL)为该酒的度数。

粮食酿造的白酒中含有醛类物质,而由乙醇(或甲醇)勾兑的假酒不含醛类物质。因此,可以通过对醛类物质的检测来鉴别真假白酒。

下面是真假白酒的对比实验。

在3支洁净试管中,先分别加入5mL真酒,再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将真酒替换为假酒,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

40%NaOH溶液体积/mL

1.0

2.0

3.0

真酒

浅黄

假酒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白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1)
A . 原料粉碎 B . 配料 C . 入窖发酵 D . 蒸酒
(2)下列有关白酒香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2)
A . 丁香酸有芳香味 B . 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特殊香气的物质 C . 长期放置的白酒香气会逐渐变淡
(3)某酒瓶上标注的白酒为38°,是指      
(4)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真假白酒的实验方法是取5mL不同的白酒,加入      mL40%的NaOH溶液,加热,观察显色情况,若      则为真酒。
2、小明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
(1)上述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是      
(2)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3、“环保”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选择。
(1)“节约碳排量”倡导较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方式。温室气体主要指的是      
(2)再举出1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4、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下:

(1)石灰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      (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溶解、过滤、      
(2)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3)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      
6、3%的硼酸溶液可用于清洗皮肤的小面积创伤。现配制300g质量分数为3%的硼酸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称量硼酸固体的质量:在下图中分别标出所选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

(2)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取      mL水( )。
(3)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4)装瓶、贴标签:在下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四、实验题(共3小题)

1、利用压气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1)蒸发器中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
(2)浓盐水中含有NaCl、MgCl2、CaCl2等,MgCl2中镁、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2、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相关性质。
(1)实验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2)实验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气体已经收集满的方法      
(3)实验室用大理石(固)和稀盐酸(液)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将       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在日常生活中,制作馒头时常加入泡打粉,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某小组同学对泡打粉的发面原理产生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泡打粉是一种复合膨松剂,又称为发泡粉,可作为快速发面剂用于制作面食。某种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粉和酒石酸氢钾。

(提出问题)泡打粉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2: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3: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进行实验)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加热

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

b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

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酒石酸氢钾,加热

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

b试管中石灰水不变浑浊

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________。

               ,d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俗称小苏打的物质是      
(2)实验1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2的现象表明,猜想2      (填“成立”或“不成立”)。
(4)实验3的操作: 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      ,实验现象为       ,石灰水变浑浊。猜想3成立。
(5)(反思与评价)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又查阅到碳酸氢钠分解的反应为: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小组同学想探究一下碳酸钠是否能代替小苏打,小组同学又提出了第4个猜想,并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装置2完成实验验证,其实验方案为      

(6)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下列关于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6)
A . 泡打粉保存时要注意防潮。 B . 蒸馒头时,先将泡打粉溶于水,再用此溶液与面粉和成面团。 C . 用纯碱替代小苏打制成的泡打粉蒸馒头时,也能起到膨松的效果。 D . 在用泡打粉蒸馒头时,在加水揉面过程与蒸的过程中均能起到蓬松作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