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共19小题)
①缺乏相互尊重与换位思考
②混淆了合法权益与一己私利
③用合理宣泄来调节负面情绪
④缺乏愤怒管理与行为控制能力
(1)①用法律法规为自由划定边界
②依靠严厉惩罚实现良法善治
③以信用法制化引导人们守公德
④以外在监督促使个人行为自觉
(2)①可以杜绝外界不良因素对未成年人学习的影响
②是因为未成年人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③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并保护其身心健康
④旨在推动企业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①一个人的伟大在于其地位的高低
②生命的意义在于是否被后世所记忆
③个体生命有时尽,人类生命有接续
④比生命更长久的是人创造的社会价值
①学会在祖辈和父母间选边站
②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③悦纳家庭生活中的“甜蜜碰撞”
④从现在做起,用行动表达孝亲敬长
①生产问题疫苗的长春长生公司被严惩并强制退市,相关公职人员被严厉问责
②从2019年至2021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创业就业时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③中国法律服务网实现请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找调解“指尖办”“马上办”
④某市政府为整治冬季空气污染,严令郊区村民一律不得烧煤取暖,违者重罚
①有利于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②会有损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③有利于维护包括经济、科技等在内的国家安全
④是我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具体表现
①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合作
②政治多极化时代我国已成为全球治理的主导者
③要崇尚创新,从小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④要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①科学立法
②民主立法
③公正司法
④全民守法
①中华文明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②中华文明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③用先进文明改造其他文明是各国共同繁荣的必经阶段
④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①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要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③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④保障和改进民生可促进民族关系的融洽
①塑造了健康多元的网络文化生态
②能引导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③会抵消影视娱乐大众网红的消极影响
④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0分)(共4小题)
地处祖国北方边陲的某地,河水清清,绿草如茵,山峦苍翠,矿产资源丰富。过去,当地百姓单靠种植玉米、放牧,坐拥绿水青山,也仅能填饱肚子。本世纪初、当地引进外来投资开发矿产,经济増速一路飙升,但因粗暴开采,草原被挖得千疮百孔,天空整日灰蒙蒙,卖矿收益大部分也被外来投资者带走,百姓依然贫穷。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转变发展方式,在引进项目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关停了所有的高污染项目,引进了玉米深加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煤电一体等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同时,盘活土地、劳动力,自然风光等要素,实行入股分红经营模式,让资源变资产,让农民变股民,发展规模化牧草种植,建设汽车露营基地,开发户外徒步线路,成为大型乳牛养殖场的优质牧草供应基地、京津冀都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当地不仅回归了绿水青山,还迎来了金山银山,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
材料一:
2013年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重点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1992年 | 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此后,分税制、单一汇率制、住房、国企、国务院机构等各领堿改革陆续全面铺开 |
1987年 | 党的十三大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
1982年 | 党的十二大指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
1979年 | 党中央同意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出口特区”(第二年改称为“经济特区”) |
1978年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材料二: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截至2018年)
经济实力 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8%,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并进一步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高科技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5%,接近世界创新国家第一集团。 | 人民生活 近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达到1300万人,登记失业率多年来最低;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居民的住房汽车储蓄等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脱贫攻坚创造世界奇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19年的160万,2013年以来累计减贫8239万人。 |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腾飞的基本经验。
【隐姓埋名60年的战斗英雄张富清】
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密雄”荣誉称号,一次荣获“人民功臣”奖章。张富清立下这些赫赫战功时才25岁.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条件最艰苦、急缺干部的来凤县工作,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贫困山区。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他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从不争名争利。为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动员妻子放弃铁饭碗,从供销社“下岗”,老母亲去世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才被发现。95岁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1958年,我国决定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32岁的黄旭华被选中参与研制,不久被任命为总设计师。经过黄旭华和他带领的团队刻苦攻关,1981第一艘装有导弹的核潜艇顺利下水。1988年,核潜艇步入最后的深潜试验。深潜是核潜艇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一项试验,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增强大家的信心,掌握第一手试验数据,黃旭华毅然与艇员一同下海。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属于最高级别的国家机密,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在“国家需要”与“家庭需要”同时摆在面前时,黄旭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家需要,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他“舍”的是亲情,“得”的是国之利器。他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94年,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17年,黄旭华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紧扣本节思政课主题,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得泄露个人和所在区域、学校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