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5小题)

1、口腔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组织液②唾液和组织液③血浆和组织液④血液和组织液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下列物质中,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钙离子③神经递质④尿素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3、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引起反射活动的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B . 反射活动发生的基础是反射弧结构完整 C .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 . 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4、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 . 阻断了部分K+通道 C . 阻断了神经递质的释放 D . 阻断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5、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219414777

A . 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 . 分别电刺激②、④,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C . 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以及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均需消耗ATP D . 丙释放兴奋性递质后,乙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
6、关于人脑机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下丘脑受损会使水盐平衡调节异常 B . 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 C .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 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能够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
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试剂的种类和顺序,最为合理的是(   )
A .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 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 .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8、正常人体内的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种物质都是(   )
A .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B .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 .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 .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9、医院在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一定量的CO2 , 以刺激有关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强。整个过程涉及到的调节方式有(  )
A . 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B .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C . 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 D . 内分泌调节和神经调节
10、Graves疾病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其原因是机体产生某种抗体 (TSA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效果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B . 产生TSAb的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 C . 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 D . 下丘脑和垂体的某些细胞也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11、艾滋病是由于患者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B . HIV侵染T细胞,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造成影响 C . 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它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D . HIV可以通过吸血昆虫在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传播
12、甲同学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乙同学吸人某种花的花粉便会打喷嚏、发生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敏反应消退较快,没有明显遗传倾向 B . 甲同学第一次吃这种海鲜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C . 乙同学的发病原理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同 D . 给甲乙同学的建议是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13、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在胚芽鞘的伸长区大量合成 B . 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C .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用于无子果实的培育 D . 温特用实验进一步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14、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在赤霉素的诱导下,胚乳的糊粉层中会大量合成α—淀粉酶,此过程会受到脱落酸的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B . 赤霉素和脱落酸传递信息,但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C . 在保存种子的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脱落酸含量 D .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15、下列叙述中最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 . 某养殖场每年所增加的梅花鹿的数量 B . —亩大豆的年产量 C . 一片草地中,每平方米昆虫的数量 D . 某池塘每立方米鲤鱼的数量
16、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先向计数室内滴加酵母菌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 . 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 C .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应当设置一个不加酵母菌的对照组 D .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计数小方格的内部和四条边上的酵母菌
17、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 B . —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 C . 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组成来预测 D . d中能量流动环节越多,人可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18、象鼻虫是危害粮食的昆虫,甲象鼻虫、乙象鼻虫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现将此两种象鼻虫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象鼻虫种群数量(以两种象鼻虫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

甲象鼻虫

乙象鼻虫

湿热

100

0

干热

10

90

湿温

86

14

干温

13

87

湿冷

31

69

干冷

0

100

甲象鼻虫与乙象鼻虫之间的关系为(    )

A . 竞争 B . 捕食 C . 寄生 D . 互利共生
1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种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B . 群落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C .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D . 调査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20、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査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73206854

A . 丝瓜、昆虫、细菌等生物均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 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昆虫甲的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甲的种群密度 C . 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 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2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500 km2 , 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该兔群的K值为10000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759054618

A . 调查发现此生态系统中该兔种群数量为3600只,则该生态系统中兔的种群密度为7. 2只/km2 B . 该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C . 该食物网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三个营养级,既是次级消费者,也是三级、四级消费者 D . 假设鹰从每条食物链获得能量一样多,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均为10%,鹰要同化3千焦耳的能量,需要绿色植物固定11100千焦耳的太阳能
22、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259918340

A . 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J/(cm2•a) B .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J/(cm2•a) C . 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 D . 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J/(cm2•a)
23、火灾过后的森林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 草本阶段没有垂直结构 C . 该群落形成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D . 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改变
24、在室内要维持生态缸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     )
A . 合适比例 B . 物质循环 C . 多级利用 D . 寄生关系
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改造后的黄河河道岸边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 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 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一般略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D . 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指的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的潜在调节作用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下面左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进食(食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右图为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7

(1)左图中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AB段的原因是:血糖含量升高剌激胰岛      细胞增加分泌胰岛素,促进右图中的代谢途径       (用图中序号回答),从而降低血糖。当血糖下降到正常范围时,会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这是一种      机制。
(3)脂肪细胞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某班级同学进行“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该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      模型,之后,可以再根据活动的体会构建      模型。
(5)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饮水增多的症状,原因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血浆渗透压      ,剌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将信号传至      ,产生      ,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2、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它字母表示细胞或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377245451

(1)图中n代表的场所是      ,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填图中字母),②表示      过程。
(2)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属于      免疫。
(3)第二次注射X时,产生的浆细胞来源于       (填图中字母)。
(4)人体内往往存在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原因是      
(5)如果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就会引起      病。研究发现结肠炎患者会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从分子水平上看,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导致结肠炎的是病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这些物质与      
3、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其中生长素既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也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幼嫩的种子产生的生长素可促使子房发育。

实验材料和用具

生长状况相同的带花蕾的番茄植株若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蒸馏水,纸袋若干。

实验步骤

(1)第一步:取若干      的带花蕾的植株,将其      分为相等的三组,分别标为A、B、C;
(2)第二步:A组去雄,      ;B组去雄,涂等量的蒸馏水;让C组      ;然后各组均套袋处理;

第三步: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子房的发育状况。

实验结果:

(3)A组子房      ,其内部      (填“具有”或“不具有”)幼嫩的种子;
(4)B组子房      
(5)C组子房      ,其内部      (填“具有”或“不具有”)幼嫩的种子。

实验结论:

(6)      
4、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9

(1)理想条件下,一个大肠杆菌每20 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繁殖n代后大肠杆菌数 量的计算公式是Nn=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的含义为      
(2)上图所示的S型曲线中有abcde共5个关键点。种内竞争最激烈是在      段;害虫治理最佳点是在      点之前;渔业捕捞后,最有利于该种群数量恢复的是在      点。
(3)下图中甲曲线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际曲线。

图片_x0020_100010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a点以后甲曲线下降,可能是      导致的。

5、雾霾给人们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不良排放,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115724403

(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      。图中食物链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2)碳元素通过①      途径进入生物群落,A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②为生物的      作用。
(3)若图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会因不同区域土壤湿度不同而生长着不同的牧草,这体现出群落的      结构。若B1是田鼠,调查它的种群密度,采取的方法是      
(4)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被捕食者也能够依据捕食者的气味进行躲避。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5)—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物种数越多,      稳定性就越高,比如森林生态系统。但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又很难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