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 .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 . 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
2、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音调和响度
3、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 . 可见光 B . 红外线 C . 次声波 D . 紫外线
4、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 .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 . 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 . 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 . 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5、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80471983 改变杯内的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 . 图片_x0020_1703918505 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 . 图片_x0020_1823217306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波动钢尺 D . 图片_x0020_1915553701 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6、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 . 洗澡水的温度为42℃ B . 使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为36.5℃ C . 我国江南地区的最低气温-20℃ D . 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
7、四季分明的无锡城宜商宜居。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 B . 夏天,露珠晶莹 C . 秋天,白雾弥漫 D . 冬天,霜满枝头
8、关于下列生活中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沸水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温度比沸水高 B .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C .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这是汽化现象 D . 加油站都设置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因为汽油在常温下容易蒸发,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燃
9、秋天,收割完稻子、栽下油菜苗之后,农民会把脱粒后的稻草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对该栽种技术优点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 白天,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结 B . 白天,防止地表风直接刮向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结 C . 白天,发挥稻草的遮光功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 D . 夜晚,发挥稻草的导热功能为土壤保温,避免油菜受冻害
1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然而冰雪总有消融的那一天,以下能正确描述冰雪消融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11、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
A . 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 . 金属液化到玻璃镜头上的 C . 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 . 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12、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 吃冰棒解热 B . 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 . 烧开水时冒“白气” D . 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13、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0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气泡内主要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 . 气泡内主要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 . 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D .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
14、2018年1月31日晚9时许,许多人足不出户,在自家窗前欣赏到了美丽的月全食——“红月亮”。月食现象的成因是(    )
A .   太阳光从侧面照到月球上 B . 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 C . 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 D . 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挡住
15、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B . “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C . 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D . 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16、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 . 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 . 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C . 通过观察弹簧中的疏密波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D . 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糖化为糖浆,再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石板上绘制出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如图所示的栩栩如生的“糖画”。

2、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腾。另外,B杯中的水      (能/不能)沸腾,理由是      

3、无锡市区按照部署,在9月18号上午10点拉响防空警报,通过声音提醒每一位中国人“勿忘国耻、砥砺前行”。警报声能够传得很远是因为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下同)大;小明弹奏吉他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其声音的      比较独特。
4、探测专家用超声波可探测到潜艇的确切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选填“大”或“小”);在一艘沉没的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出直至接收到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0.4s,则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约为      m。
5、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我国南极科考队曾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低于零下80℃ ,用水银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水银的凝固点是-39℃ )。

6、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7、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8、如图甲显示的现象叫做      现象,就像雨后天空中的彩虹,其实我们      (选填“背对着”或“正对着”)太阳喷水,也能观察到“人造虹”的现象,其中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乙图中的温度计放在可见光带外侧,但示数会升高,说明红外线的      比较显著;日晷是通过观察其指针在阳光下影子的方位和长短来确定时间的,其中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 神舟飞船的两侧各设置了一个黑色、宽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它可以将      能转化为      能。

9、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先将空气净化,去除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并加压,使空气液化成液态空气,然后汽化。已知液态氧的沸点为-183℃,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则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中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10、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有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      (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
(2)百叶箱中的温度计的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      的改变量相同。
(3)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      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应该和      (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

三、实验题(共7小题)

1、在探究固体能否传声时,小明和同桌在课堂上用衣服架子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同桌用铅笔轻轻敲两次衣架,衣架发出的声音是衣架      产生的。小明第一次听声音的方式如图所示,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他第二次听声音则是将手指堵住耳朵,这次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听起来像寺庙中大钟发出的。这个现象说明      ,且效果较好;由此,他理解了用音效较好的手机录一段自己讲话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后感觉与直接听到的声音       (相同/不相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2、一般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小名在研究水的热膨胀时,取一些水放在可直接测量液体体积和温度的容器中,给水缓缓加热,获取容器中水的以下数据:

温度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体积V/mL

100

98.9

98

97

96

97.1

97.9

99

100.1

101

102.2

通常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根据本实验结论可知不用水作为测温物质的原因是      

3、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      (选填“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或“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      现象。在碘锤的上方的凹槽中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      

4、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一定的 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
5、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先固定      (选填“A”或“B”);
(2)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一会儿在瓶口观察到白雾,该白雾是液态的水变成      后从瓶口冒出时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      ,此时金属盘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在室温较高时,可以在金属盘内放置一些      ,使“雨”更快地形成。
6、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是A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的情景,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错误之处:①      ;②      
(2)B、C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b、c所示,由乙图实验图像可以判断出水的沸点为      ℃;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继续用猛火加热,水的沸点会      (升高/不变/先不变后升高);B、C小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3)如丙图所示的四个图表示丙组同学在观察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按它们出现的前后顺序排列起来      (只写字母)。
(4)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
(5)兴趣小组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设计实验如图丁:当沸水温度降低一些后,用注射器向外抽气,发现水再次沸腾。为了得出实验结论,他还应该继续的操作是      
7、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甲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倒立的像。

(1)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若将易拉罐向右移动少许,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长广溪湿地树林下,小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乙所示),这是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      (选填“实像”、“影子”或“虚像”)。

(4)小明测出其中一个光斑的直径为7.0cm,树的高度大约是7m,从网上查到太阳到地面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太阳的直径约为      km.
(5)小明还想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卡片到地面的距离有关,他选用了如图丙所示的卡片(其中孔的尺寸较大,是边长为2厘米的菱形),逐步增大菱形与地面的距离,他的具体发现是: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小华站在路灯下,请画出小华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地面上影子的范围。(保留作图痕迹)

2、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