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选错均不给分)(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与相应物理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 . “长啸一声,山谷回应”——回声现象 C . “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D . “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调不同
2、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 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 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 .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4、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到“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诗说明了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最终被鱼感知的(      )
A . 空气 B . C . 空气和水 D . 钓鱼竿和钓鱼线
5、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识别软件依靠照片中颜色的深浅来完成对二维码的识别.由此应用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 B . 扫描仪能识别二维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 C . 扫描仪获取的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再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形成的 D . 在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时,所成的像是虚像
6、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 .   海市蜃楼 B . 河水看起来变浅 C . 小孔成像 D . 水中荷花的倒影
7、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 . 人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 C . 放大镜把数字放大 D . 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
8、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 . 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B . 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 . 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D . 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9、下列四幅图中,分别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 ②① B . ③① C . ②④ D . ③④
10、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 B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最小,因此传播速度最大 C . 响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轻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D .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11、走在岸边可以看到水中游弋的鱼,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1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水平面,反射光线在光屏上形成一个亮点S,下列做法能使屏上的亮点S向右移到S1的点是(    )

A . 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水面上升 B . 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水面下降 C . 保持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 D . 保持入射方向不变,使光线向左移动
13、某人站在湖边,看到平静水中的鱼和岸边柳树的“倒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他看到的鱼是实像,它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B . 他看到的鱼是虚像,它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 . 他看到的柳树的“倒影”是虚像,它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 . 他看到的柳树的“倒影”是实像,它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1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小球向右作匀速运动,桌上放置一面与桌面成45°角的平面镜,关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像向左作匀速运动 B . 像向右作匀速运动 C . 像向上作匀速运动 D . 像向下作匀速运动
15、耳、鼻、喉科医生在诊病时经常要戴额镜,额镜相当于(    )
A . 凸透镜 B . 凹透镜 C . 凸面镜 D . 凹面镜
16、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然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和“声纹”等,以便以后用这些自己独有的特征亲自取走存放的物品,防止被别人盗领。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声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频率范围
17、像的成因有三个:光沿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所列的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 .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 .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D .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18、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画面,但若有一小飞虫正好飞落在凸透镜片上,此时画面的影响是( )
A . 几乎无影响,只是像变暗 B . 画面上有只小虫 C . 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楚 D . 画面变得模糊不清
19、光学实验课后,小刚和小军在交流各自的实验结论,小刚说: “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 验中,发现物体距透镜30cm时, 在距物体4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小军根据小刚的叙述, 得出以下结论, 其中正确的是( )
A . 此像一定是正立的 B . 此像一定是缩小的 C . 此像一定是虚像 D . 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8cm
20、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

A . 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 . 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 . 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m/s D . 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二、简答题(共8题,每空2分,共 40 分)(共8小题)

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2、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措施是      ;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      。(填序号)

A.城市市区禁鸣喇叭  B.纺织女工带上耳塞  C.城市高架桥上安装隔音墙  D.在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  E.汽车安装消声器  F.开战斗机的飞行员戴上头盔  G.点燃爆竹导火线后捂住耳朵

3、如图是小明在北京游玩时拍的天安门,由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照相机的镜头与景物的距离要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时调节调焦环,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       些(选填“近”或“远”)。

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5、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迎着月光走路时地上      (填“亮处或“暗处”)是水。而背对月光走路时地上      (填“亮处”或“暗处”)是水。
6、一平面镜直立挂在墙面上,高1米,某人身高1.70米,以1米/秒匀速向平面镜离开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       米。他看到镜中的像以      米/秒的速度向他本人离开。若某一时刻他距镜面5米,则经过2秒钟以后,他距他的像      米。
7、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       度,折射角等于      度。

8、如图,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      (填“硬纸片”或“木梳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三、实验探究和作图题(共4题,每空2分,32题作图每小题2分,共30分)(共4小题)

1、小科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所成像的性质为      的实像。
(2)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      移,光屏向      移(以上两空选填“左”或“右”):此时,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
(3)同桌小芳也利用同样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可是她却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⑴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      传播的。

⑵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⑶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被反射。

3、有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1)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EO,并找到反射光线OF,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将纸板如图乙折叠,      在纸板ONF上看到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

由此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有哪些?      

(3)如果把图甲中的入射光线沿FO射入,则反射光线将沿OE射出,这说明了光路具有      
4、请按下列要求作图:

(1)图甲中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线AO经空气射向水面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将图丙的光路补充完整。

四、分析计算题(共2题,33题6分,34题4分,共10分)(共2小题)

1、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4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
2、校运会上,100米决赛正在激烈进行中,问:
(1)终点处的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出的“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在听到发令枪声时开始计时,这是为什么?
(2)若计时员是听到发令枪声时才开始计时的,那么运动员的成绩将被提高多少?(已知常温下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余姚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