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部分校联考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30分)(共7小题)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īn)  桥(zhàn)  货(háng)  强不舍(guō) B . 守(kè)  言(zhēn)  怨(chàng)  吹毛求(cī) C . (dú)  军(tiě)  叱(duō)  面面相觑(qù) D . (zuò)  广(mào)  诡(jué)  怆幽邃(qiā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修润   虔诚   酣然入梦   浩浩荡荡 B . 敦实   蜿蜒   振耳欲聋   大庭广众 C . 苍劲   翡翠   轻歌慢舞   瞬息万变 D . 瞭绕   跳望   自言自语   以身作则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       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       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我到某个答案以后,     会止步不前。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A . 行之有效  既然  也  于是 B . 行之有效  如果  就  因此 C . 卓有成效  因为  也  于是 D . 立竿见影  虽然  可  因此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 . “那树有一点佝楼,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 . “狂澜”“沉酒”“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 .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B .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C .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D .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6、默写。
(1)这就是白杨树,西北      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茅盾《白杨礼赞》)
(2)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3)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4)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5)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后禅院》)
(6)是故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7)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8)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10)李商隐在《无题》中描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句子是              。
7、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 B . 《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一一简·爱,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已双耳失聪,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D . 《水浒传》中杨志因杀死泼皮牛二,被打入死囚牢,后刺配充军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因押送生辰纲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教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

上文《西游记》片段中,A是       (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       

二、阅读(共50分)(共4小题)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袭,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有人认为,诗中“野步”之人是老者,这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有写秋风,作者寄予其间的情意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表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总其所实,久而益敬。”表公曰:“弧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约定 B . 而去   委:舍弃 C . 远近之  称:称赞 D . 卿父  法:效法
(2)下列句子中,画线“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下车引

(2)
A . 日月行,若出其中 B . 者不如好之者 C . 择其善者而从 D . 远近称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甲文中“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 . 甲文中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 . 甲文中“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 乙文中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式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式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来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量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卷,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散,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2)第②段画线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3)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4)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快乐

丁立梅

    ①入秋,街上第一缕烤红薯的香味飘起来的时候,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给我准备一袋子红薯带过来。

    ②母亲每年都会在地里种些红著。从前红著是当口粮的,现在不同了。家家都有大米吃。不吃这东西了。但母亲还是会种一些。

    ③母亲接到我这类的电话,照例欢天喜地的,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迭声说有有有语调是欢欣的,雀跃的。

    ④隔一日,一袋红著已托人捎到城里来。不用倒出来查看,我便知道,那里面个个红薯,都经过母亲的手,细细挑选过。稍稍破点皮地,母亲肯定挑出来。个儿不大的,母亲肯定挑出来。长得不齐整的,母亲肯定挑出来。母亲认为不甜不粉的,也肯定挑出来。

    ⑤母亲的电话随后而至,母亲问我,红薯收到了?我答,收到了。母亲便又问,好吃吗?我笑,你种的红薯,当然好吃。【甲】。母亲说,吃掉还有,吃掉还有,家里多着呢。我说,哦,吃掉我一定回去拿。

    ⑥事实上,我还未曾来得及吃,也吃不下那么多。但过一段日子,我肯定会再问母亲索要一次红著。不止红薯,我还索要菠菜、青菜、萝卜、香菜、大葱、疏菜头等蔬菜,母亲的地里有多丰富,【乙】。

    ⑦最喜欢听母亲在电话里这么跟我说,梅啊,地里的黄瓜也能吃了,地里的香瓜也能吃了。这个时候,我总是十分惊喜地说,啊,是吗,是吗!我的惊喜也总能激起母亲的兴奋,隔天,我准会收到母亲给我准备的一大袋子的瓜果菜蔬。

    ⑧母亲为我准备这些东西时,【丙】。父亲曾笑话地,说她嘴里还唱着歌的。我能想象出那样的情景:屋檐下,母亲半蹲着,用手一一梳理着要带给我的东西;阳光碎碎的,落在母亲灰白的短发上,母亲的心中,漾着甜蜜,哼着她才懂的歌,她在想,这一颗青菜是我女儿要的呢,这一只红薯是我女儿爱吃的呢。母亲因此而幸福。

    ⑨我单元楼里,也住着这样一位老母亲。老母亲的儿子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平日里,就她一个人住,几乎无声无息。但一到秋天,她就变得忙碌起来,每日里楼上楼下跑,人仿佛变年轻了。也听到她跟楼里的人打招呼了,声音亮亮的。有人笑问地,奶奶,又准备腌成莱啦。老母亲遂响亮地答,是哩是哩,我儿子女儿都打电话回来,说就是喜欢吃我脆的雪里蕻。改天,必看到楼前空地上,晒着许多洗净的雪里蕻。老母亲在一边守望着,像守望着她的孩子,眼睛半眯着,极快乐的样子。

    ⑩女孩琳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她的母亲一直结实得像堵厚实的墙,为琳挡风遮雨。但等琳工作了,去了外地,她母亲突然患了病,又是失眠又是头疼的。琳很着急,买了许多药寄回来,有些药还是国外进口的,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有高人点拨琳,说她母亲或许是因为不适应她的突然离开,内心空落才害的病。琳恍然大悟,再打电话回家,她就跟母亲要东要西,今天要母亲帮她缝件内衣,明天又要母亲帮她做双棉拖鞋,还要在鞋头上绣花。她在电话里对母亲撒娇,妈,商场里卖的那些,都不如你做得好,我喜欢穿你缝的内衣,喜欢穿你做的棉拖鞋。她母亲一边责怪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一边欢天喜地去买了布来,一针一线地为琳缝着内衣,做着棉拖鞋。失眠和头疼,竟不治而愈。

    ⑪想来,要让一个母亲高兴,不但要记得买些东西给她,更要时不时地向她“索要”,告诉她,你就是喜欢吃她做的糖糙把,你就是喜欢穿她纳的棉拖鞋。这比买什么补品给她都管用,她会因此而快乐而健康而延缓衰老。因为,她要好好活着,她的儿女还需要她。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的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母亲就有多快乐    ②是无比快乐的    ③母亲就快乐得很了

(1)
A . ①②③ B . ③②① C . ③①② D . ①③②
(2)请按照括号里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母亲接到我这类的电话,照倒欢天喜地的 , 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选声说有有有,语调是欢欣的,雀跃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②老母亲在一边守望着,像守望着她的孩子,眼睛半眯着,极快乐的样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4)第⑨⑩段中的两位母亲各自因为什么“人仿佛变年轻了”“失眠和头疼,竟不治而愈”?
(5)文中写了三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她们的“快乐”有何共同点。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三、综合应用(10分)(共2小题)

1、请描述图内容并结合标题阐述感悟。(4分)

幼芽

2、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问题。

    材料1: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2: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颜真卿作品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潇洒飘递之美”和毛泽东书法的“大气感礴之美”都是例证。

(1)请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对下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A . 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 B . 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C . 楷行两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 D . 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四、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难免有“不容易”的时候有的“不容易”是外因带来的繁复、艰辛、曲折.…有的“不容易”来自内心的难堪、纠结、胆怯……做好一份职业、兑现一句承诺、改变一种习惯不容易,道一声抱歉、解一个心结、登一次讲台可能也不容易。有的“不容易”通过努力最终圆满,有的“不容易”竭尽所能也难如愿。或许正在经历,或许已成过往。“不容易”带来的种种感悟,值得珍藏。

请以“真不容易”为题写一篇文章,把你的故事和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要求:①主要写自己的经历、感悟。②表达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部分校联考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